前一阵在电视上无意看到这《我在故宫修文物》这个纪录片,作为一个传统文化爱好者抱着吸收一点专业文物知识,以后跟一块写字的朋友聊天有话题态度开始看的。没想到深深地被纪录片所吸引,娓娓道来的文物故事,修文物师傅耐心执着的“工匠精神”所打动和吸引。着了魔似的在网上一口气看完了全部三集。
什么是“工匠精神”呢?有人说:就是指在某项具体的工作上几十年如一日精益求精,打造顶级的质量,也类似于我们中国人的老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还有人说,“工匠精神”是一种与物对话的研究精神。去理解,去认识物的本源而再创作,自我也会再度认识自己,领悟到新的境界,并耐得住寂寞,舍得孤独。像故宫中修文物的师傅们一样,日复一日,重复但认真,工作本身寻求一种历练......
今天上班,领导让装订凭证。装订凭证虽不是会计工作的核心,但装订的美观与否却体现着财务工作的经验和态度!而好坏的评判标准则是要装订的凭证要又平游展,包角要折得有棱有角。突然顿悟,其实“工匠精神”就在我们的身边,体现在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凝结在我们做的每一件事儿上。
如纪录片中故宫传统的师徒制下,好多年轻人表达了对工作的喜爱,其实看的很温馨。因为在咱们官本位的文化中,任何行业都以当官为终极目标,而不是具体做事?传统工艺的传承真的在快速消费社会举步维艰。能坚持热爱一份工作的人,领悟到工作本身和自我和谐相处之道的人少之又少,更别提工匠精神了。
记得听杨毅说过,在奥运会上,中外记者最大的差异是年龄和阅历。以伦敦奥运会来说,中国在报道奥运会这样大型赛事的基本都是小年轻;而外国记者中,经常能看到两鬓斑白的老记者。而每届奥运会田径赛场记者,基本都是老爷子,而这些老爷子都是一部“活字典”一说四十年前哪场比赛,口若悬河。
他们写作、讲述,并以此为乐,乐此不疲,以此作为作为自己一身的事业!这种职业精神何尝不是一种伟大的“工匠精神”啊!
就如同我现在开始写东西一样,每次写稿前。都会想好一个主题,还是在心理列提纲。看这个写出来是不是和自己的想法贴切,开始写的时候每个词,每个标点符号都得反复的推敲,看它用在此处是不是真的能表现出最好的效果。
虽然每次写完满心欢喜的像简书首页投稿,但是每次都被拒绝。即使这样,依旧磨灭不了我继续写下去的斗志。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练习书法的经历,我隶书入门。学了五年隶书,现在能拿的出手的也只有隶书。楷书写的一团糟,当时一块写字的小伙伴觉得能写出来,并熟练掌握各种字体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现在将就办公自动化写字很少,纷纷放弃了。
而我却和我一个师哥阿蒙还在坚持着,伏在书桌上闻着墨汁的芳香,看着毛笔游走在宣纸上,墨汁慢慢晕开的感觉很奇妙。并且每一个字儿结构摆放也特别有意思,比如这边写开个,那边就要写收一点;这边高了,那就就矮一点,这迎上去了,那边就让一点…这写法讲究一种平衡的精神,而这不就是人生的态度吗?
所以,不着急。慢慢体会,慢慢品味,慢慢参悟…
这,就是一个处女座眼中的“工匠精神”!不急不躁,纵然外面波澜壮阔,内心依然风平浪静。一切只为了那个自己想要去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