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什么日子
起床:05:00
就寝:22:40
天气:阴19°
心情:可
纪念日:任务清单(本周每日,昨日完成情况完成打√)
1.阅读/听书(樊登):1h /日✔
2..晨间日记日更(时间:05:39-05:48)
3.每日听书:认知方法论✔
4.周一至周五:专业学习✔
除上任务其他最重要的事:()
1.统计学: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模型
改进:无
习惯养成:晨练,日更,时间记录
周目标·(5月第5周)完成进度
①论文理论学习(统计方法及文献阅读方法),论文精读1篇②《庄子南华》精读及《思辨与立场》阅读
③瑜伽:减脂
④思维监控。
⑤聚餐1次
学习·信息·阅读
1mint2.认知方法论:加工与搜索
①严格来说,世界是我们面前的一个永远的迷宫,但我们今天不妨把迷宫分成两部分来看:一类是存在于客观世界的,另一类是跟我们自身密切相关的。如果我们关注的是认知本身,那么自然会陷入到这两类迷宫,或者说陷入到两种糊涂当中:一种是客观世界太复杂,以至于我们走不出来;另一种迷宫则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②随手放置各种东西的这个行为有它的合理性,因为你觉得没必要把时间、精力和注意力用于那些琐碎细小的事情上——我们通常把这种具有临时合理性的行为称为“短期行为”。无数短期行为累积起来就是一种混沌和无序。
③认知不是装载知识,而是在面对某种场景的时候,迅速地找到出路、答案和方案的能力,是尽可能随时找到你的“阿里阿德涅线团”。但认知是要做到熵减的,或者说,认知一方面要尽可能多地获取数据和各种初始材料,另一方面又要尽可能避免数据和初始材料陷入到杂物柜一样的混乱当中。
④我们看到一个乱糟糟的抽屉或者屋子的时候,会是一种异化的结果:眼前的混乱导致我们的搜索效率大大降低,甚至到零。而这个结果恰恰是由无数个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的行为导致的。这种现象被称为“管窥效应”。
⑤我们之所以陷入到短期行为的陷阱中,客观现实的原因是我们觉得我们的精力和时间不够。我们想要做到“要事优先”,把重要的事情放在首位或者唯一的位置上,这样的代价是显而易见的:问题想不清楚、事情做不成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会觉得是有人在捣乱或者打扰我们,事实上,当我们陷入到“管窥”状态,就是自己跟自己捣乱,自己打扰自己。
⑥那些追求局部有效性和效率的行为都可能是在不停地给自己挖陷阱,让我们的生活陷入到整体越来越混沌的状态。
健康·饮食·锻炼(完成打√)
1.瑜伽✔
2.早餐:碱水包70g+核桃壳煮蛋2枚+普洱茶✔
3.昨日晚餐:米糊+黄瓜1根+甜瓜1枚+坚果2包
人际·家人·朋友
无工作·思考
无昨日最美好的三件事+今日专注
1.早上拍美图,蓝天是天然画布
2.读到最喜欢的句子: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3.不被打扰的阅读时间
情绪(前一日):平静。
身体的感受:(前一日):后腰部酸胀,早上上犬式频次太多
思考·创意·未来(随时思考/昨日学习后思考)
①我这一天中最槽糕的思维是什么?
基于以偏概全假设上的推论/思维自负:一口咬定事情不可能解决,连尝试都没有
②我这一天中最棒的思维是什么?
无/
成功三步法
第一步:相信某件事有可能。
第二步:找个新方法,去做。
第三步:假如方法有效,则继续;若无效,重复上一条。
③我这一天中都思考了哪些事情?
⑴我的知识是否处于混乱无序状态,如何有效改变?
④我弄懂了所有事情吗?
⑴最近感觉脑子较混乱,读过或听过的书真的都觉得很好,可是没有任何记忆。为了完成计划,我会先把要做的事情保证基本完成。但是质量不是太高,比如mint阅读不深入,有时没有看懂什么,只是读完了。读《庄子南华》时也觉得字字珠玑,可是读后再回顾,一片空白。再一个,我有时喜欢同时读多本书,造成了思维记忆的相互交错。感觉原因:①不深入,只停留于表面,甚至连最基层的看懂有时都没有达到,尤其是mint阅读。②阅读碎片化对记忆有一定影响,关注局部而忽略全局,也是原因之一。
解决方案:
☞mint至少读两边,一边做题,一边读懂。
☞在碎片化时间的阅读,有时间要串一下,看看前后逻辑
☞还要学习下知识的存储之道,分门别类,像有搜索引擎一样,随时能用。
最近在学习文献阅读,里面就提到,对阅读的文献要分门别类整理,以便后来使用,信手拈来,提高效率。
⑤我们允许了一些不必要的消极思维让自己陷入沮丧吗
无
⑥如果这一天我要重头来过,我所做的会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没有
⑦我做了任何能推进自己长远目标的事情吗?我做了我着手要做的事情吗?为什么?或为什么没有?
做了。
⑧我的所作所为符合自已表达的价值观吗?
符合
⑨如果我未来10年的每天都这样度过,我最终能获得对得起这段时间的成就吗?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