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那一碗香喷喷的出叶扁食
白云
转眼又到岁末,春节的脚步声也越来越近,节日里各种美食又该轮番上阵了。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平常想吃什么有什么,可再美味的食物也吃不出儿时的味道,也许是年龄大了,越到过年越是怀念小时候吃的出叶扁食。
小时候天天盼着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可以吃到扁食,尤其是能吃到奶奶包的出叶扁食。现在想起来还觉得余香扑鼻,唇齿留香。
奶奶做的出叶扁食和饺子有点相像却又不太一样,她用的馅食材非常普通:萝卜是上冻前储存在自家萝卜窖里的,还有大葱和生姜都是自己家种的。每当春节临近,父亲把猪肉买回家,奶奶就开始准备包扁食的材料,她吩咐姑姑从萝卜窖里掏萝卜、洗萝卜;母亲剥葱、洗姜;奶奶碾花椒、大料配调料面……
奶奶把猪肉分成三份:肥瘦相间的切成长条做瞧亲的礼肉;瘦的留给来家里拜年的亲戚吃;肥的留着包扁食用。年三十这天早上,先把雪白的肥猪肉切成小豆腐块,轻轻放到炒菜锅里熬着,蓝色的火苗舔着黑亮的锅底,雪白的肥肉由浅黄变成明黄,空气里弥漫着诱人的香味,奶奶赶紧捞出几块,放到嘴边吹凉夹给馋嘴的我吃两块。 小猫、小狗闻到香气不停地在灶台边转来转去,奶奶再给小猫小狗丢两块。待到油块炸成焦黄的油渣时用笊篱捞出沥干备用。
奶奶再把洗好的萝卜切成薄片,倒进铁锅里加水煮熟,捞出后用笼布把煮熟的萝卜片挤干水分,晾凉后和葱姜剁碎,炒锅置火上,锅里放上一勺猪油,油热后用花椒、蒜末爆香,把剁碎的萝卜翻炒一遍,倒到案板上和炸焦的油渣再重新剁碎、洒上调料面、放上咸盐、倒点酱油、拌点面酱,剁着搅着,直到剁碎拌匀,放到搪瓷盆里。然后奶奶用筷子夹起一筷塞到我的嘴里问我:“香吗?”我把焦香的肥肉渣嚼得咔嚓咔嚓响,含糊不清地说:“香,拌进去的萝卜比肉更香。”
傍晚,母亲和的面也醒好了,奶奶从瓷盆里拿出面团,在案板上揉呀揉,揉到面光、手光,开始用擀杖擀面,擀着转着,擀成又大又圆,厚薄均匀的大面片时,再洒上面粉,把面一层层叠起来,切成四指宽的长条,再把长条码齐,切成上宽下窄的薄薄的梯形长方块(有点像馄钝皮),扁食皮就做好了。揭一个面皮,宽皮向上窄皮向下,包上萝卜馅,把面皮卷两下, 放到手心里轻轻一握,再对角用力一捏,一个个鲜美肥胖的出叶扁食就包好了。包好的扁食一个个整齐地摆在高粱杆箅子上,远看似鸽子,近看像元宝 ,待锅里水开了,一个一个下到锅里,再用勺子轻轻一推,就像一群小白鹅,扑通扑通跳下河,在河里调皮的凫水后,又飘了上来。
煮熟后的扁食,捞到兑好的青花瓷酸汤碗里:雪白的扁食、配上碧绿的香菜、青翠的蒜苗,喝一口酸汤,咬一口扁食,那味道鲜得能把眉毛掉下来。这样好吃的扁食刚出锅是不能先吃的。奶奶要端上两碗,摆到堂屋的八仙桌上,放上两双新筷子,这时候父亲、母亲、贴好对联回来,姑姑把装满花生、糖块的竹筐也摆上桌子,一家人在奶奶的带领下共同磕头祭拜故去的祖先。祭拜完毕,奶奶让父亲把祭过祖的扁食端给家族里辈分最高的长辈吃。
父亲去送扁食后,奶奶再接着下一锅“小白鹅。”煮熟后一人端上一碗,一家人围着温暖的火盆,闲话着家常。眼前红通通的火盆越着越旺,门外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扁食的香味在舌尖荡漾扩散。家人们有说有笑,一边吃着扁食,一边述说着春节里走亲戚的趣事。
奶奶吃着扁食,交待着父亲:过年走亲戚时千万别走错门了,去年过年东隔壁你二嫂家来了俩亲戚,扁食都端上开始吃了,你二嫂问:你们是哪里的亲戚?我看着眼生?那俩半大小子说是南岭的,你二嫂心想:我家南岭没亲戚呀?原来是西隔壁的亲戚……奶奶还没说完我们都笑傻了,我嘴里的扁食喷了姑姑一裤腿,姑姑的扁食汤洒了母亲一鞋子……
一晃许多年过去了,我们一家人围着火盆吃扁食的热闹情景历历在目。如今各种馅儿的饺子吃过不少,可是再也吃不到童年的味道,奶奶包的出叶扁食成了记忆中最美的记忆。如今年关又近,脚步匆匆的我们,又开始向往家里那一碗香喷喷的扁食。
2019.1.17.
白云:河南济源人,笔名白云、枫叶如花、青青菁英,简书作者,自由撰稿人,爱生活、爱旅行、爱写暖心的文字。
微信:白云13603899358
QQ:2331740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