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宰相——李鸿章 ——读梁启超《李鸿章传》 数历朝历代,吾最不喜乃元及清,以一外族而入主中原,籍野蛮而统治文明,以虐为乐,嗜杀成性,残酷成性,流毒遗万年,对华夏对人类没丝毫的进步意义,彻底的反人类政权。 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故吾对清臣无一好感——盖一众言必称奴才之犬儒也。然小儿学史,常言及李鸿章,吾知之甚少,遂购书一册,乃梁启超著《李鸿章传》也。细读研读,竟为之击节,为之叹惋。 梁为康梁“百日维新”之首,与李鸿章于政治上为公敌,其私交亦泛泛不深,更有挖祖坟之仇(李鸿章任两广总督时,奉旨铲平康梁祖坟。——李的祖坟也曾被太平天国铲平过。)然任公能在李鸿章死后仅两月便著成此书,且书中并没私愤之言,还颇多为李解免之言,确乃真君子也。 李鸿章之于晚清,功过大事,愚以为有四:一曰平吴,一曰剿捻,一曰洋务,一曰外交。 平吴:师承曾国藩,仿湘军建淮军,以其八千子弟起事,转斗各地,大小数十战,始于松江,终于嘉兴,凡两岁余,平吴功成。 剿捻:李鸿章之前,各等将相已剿捻十五年,皆无所成。李接手后,采取步步为营,坚壁清野之策略,一年余终剿捻功成。 故梁启超赞李鸿章:“鸿章之用兵也,谋定后动,料敌如神,故在军中十五年,未尝有所挫衄。虽曰幸运,亦岂不以人事耶!” 以平吴剿捻之功,李鸿章遂成名臣重臣。此后二十余年,专注洋务和外务。 洋务分军队洋务和商务。然甲午一役,苦心经营二十年之北洋军队,消亡殆尽。故梁说:“李鸿章盖代之勋名,自中日之战没。”但当“李鸿章以一身为万矢之的,几于身无万肤,人皆欲杀”时,梁为李开解,云: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是故谓中国全国军族皆腐败可也,徒归罪于李鸿章之淮军不可也。 商业之洋务,亦困难重重。兹举例:引进电报,费时十二年;修建铁路,从提出到批准,用时十七年。然则李鸿章用之权力、谋略与韧性,终有所建树:第一支由洋枪装备的部队,第一支独立的洋炮部队,第一家大型综合军工企业:江南制造局;第一个译书机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第一家轮船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 虽有诸多“第一”,但梁启超亦一言否之。曰:“李鸿章所办商务,亦无一成效可睹者。”原因是,官员管企业过多过死。(看到此,真乃佩服梁公之真知灼见也,试看本朝之国企。) 外交也者,出使欧美各国,签订各种丧权辱国之条约,如《马关条约》《中俄密约》《义和团和约》等。弱国无外交,纵李鸿章乃当时清廷之第一流,又能如何?梁启超评论其外交手腕:“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而所谓联,也只是临时抱佛脚,反受制于人,最后自作自受。 对于李鸿章,梁启超态度是“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所谓“识”,梁在书中不止一次说李“不学无术”。李鸿章以进士之身晋身官场,何为“不学无术”? 梁启超之意,是说李鸿章“不敢破格”,其所倾注的洋务,不过是为大清腐朽之政权的缝缝补补,其“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源”乃真“不学无术”也! 梁启超断论,日本之崛起,乃先宪政之改革。故,清洋务之失败,李鸿章之悲剧,大清王朝之悲剧,时代之悲剧,注定之矣。 后来之诸君子,读此能不动容乎?
李鸿章读后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整理一下UICollectionView的使用实现项目中的某些效果。 效果图如下: 实现以上效果,并且可以无限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