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嘈杂世界里的万千朝与暮
感悟喜剧人生里的无数乐与忧
如诗般的理想如花般的年纪,语笑阑珊路远迢迢,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欢迎大家走进诗花世界
如果说宋词是一抹星辰,那么你就是其中最闪亮的一颗星星,耀眼夺目;如果说宋词是一片松林,那么你就是其中最挺拔的一棵青松,出类拔萃;如果说宋词是一片花海,那么你就是其中最鲜艳的一朵花儿,与众不同。
初品苏轼,心里装的是他“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志,又品苏轼,心里沉淀的是他“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无限凄凉,再品苏轼,感受到的是他“敲门试问野人家”的闲情雅致。
在更加深入的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后,我喜欢他的豪情洒脱,他的乐观,他的胸怀天下,更喜欢的是他的温柔,他的痴情,超越当时世俗束缚的爱。我常常会想,假若可以选一个古人做朋友,且只能选一个,选谁最好?想来想去,只能选苏轼——苏东坡。余光中大师也曾说过:“如果要找一名古人去旅行,不要找李白,他太狂傲,不负责任,也不要找杜甫,他一生太难,会很丧,要找就要找苏东坡,他是一个能让一切变得有趣的人”
苏轼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天才,如今还被冠予“词中之龙”的称号,早在他青年时代,20岁的他便受到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他是一位乐天派诗人,虽然他的一生沉浮于官海之中,饱经枯荣盛衰,但他并没有消沉下去。
他是文坛中一颗耀眼的星辰。但也许是太出色,太明亮,其他的官员、文人总是想尽法子去排遣他,铲除他。在那个法制、民主、科学都被封建专制忽视的朝代,他的存在,便成了无耻官僚的眼中钉,肉中刺。打击东坡的潮流如同黑色的海潮,不由分说的将苏轼推进了监狱,后来还经历了黄州,惠州,條(tiao,二声。)州,多次贬谪,然而在这些困难面前,他依旧笑对人生中的风雨,生活对他不温柔,他就对自己温柔。面对这些困境,他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更没有愤慨,他的心态和处事风格更接近欧阳修, 无论被贬到什么地方,都以“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心态面对新环境,随遇而安。
北宋自结束五代以来的长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后,人民群众修生养息,国家繁荣 ,而对于北宋中期的表面承平而内里孕育危机的情势,并非一般世俗文人所能觉察,而东坡却以敏锐的历史洞察力和深刻的预见性告诫世人道:“天下有承平之名,而无治平之实,有可优之势,而无可优之形”他认为社会的政治到了需要刷新的历史时刻,对于词,它也必须与时代和拍,只有这样,词才能生发出旺盛的生命力,于是他奋起参与文坛领袖欧阳修主盟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这是他的豪情万丈,忠心为国。
苏轼有着这世间绝无仅有的豁达与温柔。就算是曾经排挤他迫害他的人,也会真诚相待,他对王安石的原谅,他对张惊的一句“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固无增损也”,便释怀了当年所有的齐蒂,这便是苏轼的温柔。无论世界对他有多不公平,他都能以一颗赤诚之心温柔相待。
苏轼的爱情冲破了时代的束缚。在古代,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何来爱情?父母之命,媒妁之约就是爱,门当户对就是爱,两小无猜,亲上加亲就是爱。人类伟大的感情就这样被压制。然而压不住苏轼。花褪残红之时,燕子双飞之际。苏轼去寻找心中的爱,最后,爱情找到了,却又那么短,十年的生死,时间,空间发生了改变,无法改变爱。也许是上天的怜悯,一夜幽梦实现了他的愿望,然而确实“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十年的孤寂与思念在相见的那一刻只有泪能表达。
当盛唐消逝,当那些才华横溢的风流人士成为历史,本以为之后的岁月会不堪回首,难以再出现卓越的文人大家,不过还好在北宋有苏轼来弥补,我读苏轼,读出了那份执着,那份坚强,那份自信,那份乐观!
不知不觉要和大家说再见了。不管今天你是否忙碌,是否快乐,是否惆怅,都要相信明天会有明媚的阳光,未来还有诗和远方,下周同一时间继续陪你做清澈的梦,吹和煦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