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完pet之后的第一阶段,进一步提升阅读和词汇的积累。丰富听力在每天的练习。加强句式的运用,对于复杂的句子进一步理清关系,深入理解。
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自主性。
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对于每天需要做的练习有自主意识,形成有节奏的学习习惯。
Annie基本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接下来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学习的愉悦度,让自己学的更加开心、更加轻松。让自己的愉悦度更饱满,不仅仅关注每天的事,这些事情带给自己的开心、意义都需要去体会。跳脱流程带来的局限性。
Zachary经过一个寒假的持续坚持,慢慢对于每天学习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对于懒惰带来的副作用有了清晰的感受。不做会怎么样,做了又会怎么样?真实的经历才能对自己有所启示。从而真正思考并反思如何做才能让自己处于更好的状态,慢慢形成对自己的管理和约束。
Jacob,学习的兴趣一直持续饱满,对于自己的自信也是一种嘉奖。当然清晰的认知,也是需要理性的认识的。内容的宏观架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之后,慢慢在提升中,有了自己的突破。书写的意识相比之前也有了一些进步,还需要持续努力。最用功的还是阅读的深入,对于脱口而出的内容表达和复述,没有持续的听力和阅读练习来支持,是无法做到这样的熟练和流畅,从造句的内容中可以看出自己的融会贯通。让词和句式的运用更符合语言的习惯,也更接近自己的想法。当然语法上的懵懂,时而清楚,时而模糊的劲头依然存在,定语从句的理解和表达是完全两个不一样的纬度。你说你理解了,只是看懂了作者的句子,而真正结合自己的思想来表达时,还是混沌不清。知道和做到之间的距离,只能靠自己的运用来填补上。
当然每一次的思维导图、课堂主题的讨论以及课堂主题的个人陈述,从一开始的硬讲,到现在可以轻松加入互相的交流,也增加了观点的交融和辩论,最重要的是,基于这个主题或话题,我想要表达什么,如何通过表达来陈述我的观点,联系作者的观点,调侃只需要一两句即可,不足以支撑3分钟的时间,讲故事可以支撑时间,而故事从哪里来,不能只靠瞎编乱造。所以阅读的丰富视野、资料的查询以及深入的阅读有了用武之地,这些可以帮助你真正有内容可以讲,也可以搭建起互相沟通的桥梁,从而摆脱浅层阅读的满足。逐渐深入到内容,朝着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方向来努力。
Annie陈述的袁隆平的故事,Zachary也想讲,结果内容被讲完了。
Jacob抢先描述了故事的情景,结果Annie和Zachary只能调换内容。
Zachary结合自己的优势,描述了计算机先驱的故事,没有类似的经历,估计这个话题一般讲不了。
娃儿们的视角和视野,在每一次的尝试中不断打破,也不断约束,面对更深入的内容,该何去何从,除了更加专注地理解和深入,估计没有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