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30

基层减负要找准“病理”“祛病强身”见实效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为基层减负,目的是挤压形式主义存在的空间,让基层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广大党员干部要找准“病理”,“祛病强身”,确保减负工作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巧用“望闻问切”,悉心辨识“问题根源”,做到“对症下药”。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基层减负为何“困难重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何“屡禁不止”,说到底是政绩观出现偏差错位,对人民感情“淡薄”,有的重眼前、轻长远,有的重局部、轻全局;有的重主观、轻实效;有的重上级、轻群众;有的重虚招、轻实干;有的重物质、轻精神,根本在于没有把造福人民作为最大政绩,没有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绩观。为基层减负要悉心辨识“问题根源”,把那些热衷于工作出花样、埋头留痕迹,“只唯上不唯实”,“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错误政绩观彻底“消除掉”。要从匡正正确政绩观“入手”,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培根铸魂,补足精神之“钙”,与时俱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发扬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用走在前列、干在实处的担当,破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弊病”,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真正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减负答卷”。

善用“火眼金睛”,敏锐捕捉“问题现象”,做到“靶向治疗”。“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上面千把刀,下面一颗头”是基层干部的真实“写照”;“三天一小会,五天一大会”、“以会传会”、“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是许多基层干部“跑断腿”也落实不完的“会议”;红头文件少了,“白头”文件却多了,红头便签少了,微信“通知”却多了,检查考核少了,照片排名却多了,是基层干也干不完的“工作”。为基层减负要敏锐捕捉“问题现象”,从搬走“繁文缛节”、填平“文山会海”下手,少一些“内卷内耗”,多一些“实实在在”,才能让基层干部拒绝“摆烂、躺平”,真正有时间、有精力干事业、谋发展。要抓好“源头治理”,坚决破除“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精文减会玩“数字游戏”的形式主义问题,认真精减文件,遏制文件滥发、乱发,严格控制会议的频率和时间,努力做到“少发文,发短文;少开会,开短会”,真正做到“发好一个文,见到一层效果,开好一次会,解决一类问题”,让减负工作真正“落地见效”。

会用“良方妙计”,正确看待“问题原因”,做到“药到病除”。减负不减责,松绑不松懈”。基层减负并不是一“减”了之,更不是放松要求、降低标准,更不能“一刀切”,“简单粗暴”,坚决防止因减负要求,应开的会“不开了”,应发的文“不发了”,应检查的“不查了”,应督导的“不督了”,“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这样也违背了基层减负的“初衷”,造成了新的形式主义“作祟”。为基层减负要正确看待“问题原因”,把减负与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与激励担当作为有机结合起来,既要严防减负后,少数干部“松口气”“歇歇脚”,部署落实“喊嗓子”、履职尽责“混日子”、面对难题“绕圈子”的问题,又要为实干赋能,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更多精力放在不折不扣抓落实上,放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上。要把好问责关,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问责,防止问责滥用、泛化、简单化,造成“鞭打快牛”“多干多错”,更要准确把握“三个区分开来”,加大干部关心关爱力度,及时容错纠错、澄清正名,真正为敢于担当、崇尚实干的基层干部“撑腰打气”。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以无形之手为基层干部卸担减负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到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和重庆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
    c思源阅读 73评论 0 0
  • “三个维度“用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
    沐沐清风阅读 73评论 0 0
  • 树立正确政绩观 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 近日,《人民日报》刊发了署名为“仲音”的评论文章《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
    不会写信息的小陈阅读 60评论 0 1
  •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湖南考察时,围绕抓好整治形式主义为基...
    吃胖了你就别跑了呀阅读 89评论 0 0
  • 听听基层“碎碎念”将减负卸荷落到实处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针对“千条线”下的“一根针...
    0adde466afdd阅读 3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