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孙老师带领我们回顾了瑜伽的起源,以及印度一些哲学著作以及古圣先贤对瑜伽的理解?
(一)瑜伽的起源
瑜伽起源于公元前二三千年前的印度,距今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
在古代,瑜伽是贵族男性修行的一种方式,现在已经成为风靡全球的一种健身方式。而在中国,女性朋友特别喜欢瑜伽。
(二)瑜伽是什么?
YOGA来自梵语,词根是YUJ,意思是“联合,加入,结合,束缚”的意思,也就是说把人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加以引导,运用和实施,也有结合和交融的意思。
瑜伽是梵我合一的境界,是身、心、灵三者的升华。
瑜伽是印度哲学六大正统体系之一。
《甘地谈薄珈梵歌》中说,瑜伽意味着将身、心、灵的所有力量与神的结合,它也意味着人的智力、大脑、情感、意志的规范,还意味着内在宁静,从而使一个人能够均衡地审视生活的所有方面。
《薄珈梵歌》是瑜伽哲学是最权威的著作。书中第六章中指出,瑜伽的真义是在于从痛苦和悲伤中解脱,当一个人的大脑、智力和自我得到控制,不在受缚于无休止的欲望,一切都安驻于内在的圣灵,这时那人就成为一名瑜伽YUKTA。
用业瑜伽的思想诠释,工作本身是你的特权,成果则不是,永远不要让行动的成果作为你的目的,永远不要停止工作,抛弃所有的私心,以神的名誉去工作,不要被成功或失败所束缚,这种平衡的心态就叫做瑜伽。
瑜伽也被描述为在纷繁事物中所具有的工作智慧和生活艺术,一种和谐相处,适可而止的智慧。
《薄珈梵歌》说瑜伽不是为那些暴食的人所准备的,也不是为那些禁食的人所准备的。瑜伽不是为贪睡的人准备的,也不是为熬夜的人所准备的。通过适度饮食和休息,有规律的工作,协调的起居,瑜伽能消除一切痛苦和悲伤。
《加德奥义书》中说,当感官静止,大脑休息,心智不在摇摆不定时,圣贤认为这就是达到了最高境界,这种对感官和大脑的持久控制,称为瑜伽。
《瑜伽经》中认为瑜伽是无休止的大脑获得平静的方法,以及将内在能量导向有益渠道的方式。
艾扬格说,它是我们的意志与神的意志的真正结合。
(三)我理解的瑜伽
上面各种对瑜伽的描述,您知道什么是瑜伽了吗?
也许每个人的理解不同 ,以我现阶段的水平,我认为瑜伽是一门科学,里面涉及心理学、生理学、物理等学科的内容。
瑜伽是一种生活态度,淡定从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瑜伽是内观自我,活在当下。
瑜伽是自律,控制,感恩,宽容。
把瑜伽融入生活,从日常吃穿住行,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不断修炼自己,让自己内心更加宁静平和,家庭更和谐,工作更幸福。
(四)体式练习中的困惑和不足
今天的体式练习,主要是让我们感受呼吸和体式的配合,顺位以及相对。
呼吸是基础,在练习中感受呼吸包裹着肌肉,呼气时把能量放射到全身各处。
这些练习看起来简单,其实很难哦!
我在练习中,掌根太用力,吸气也经常控制不好。
以后练习中注意掌根不要太过用力,五个指肚紧扣地板。
每个体式内观自己,是否顺位,用力是否均衡,脊柱是否延展,根基是否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