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入歧途的练习

       ——《刻意练习》的读后感

       相信很多人笃信一些广泛认知的科学知识,比如加油站不能打手机飞机上开手机飞行模式的也没有意义,还有流鼻血一定要仰面长天。读过《刻意练习》后有发现了一个被外在认知错误认识的一个事实:并不是所有的练习在坚持1万小时候都能够脱颖而出。


我写下来的,既是我的想法,也是想要给你看的观点

       如果我们先定一个基调:一个人努力本身没有错,但是如果方向不对,那么努力的越多就错的越多。我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会认可的,要不然我们的老祖宗也不会发明“南辕北辙”这个词了。在给予这个基调的情况下,我们来看1万小时理论就存在漏洞了,如果一个人一直在往错误的方向练习,那么这就是一条永远不会成功的道路,如果一个人在趋向正确方向努力的时候,没有纠偏措施,也很难保证,最后的发展方向是否能都抵达预期的目标。不用太多详细描述,相信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就可以得到:1万小时理论并不完整。

         首先,我们发现1万小时的练习可能是一个夸大了的数值,读书时候学的卖油翁:无他,手熟尔。可能每次十几二十秒,再考虑古人不长寿,估计前后也就几千小时,依然能够熟练地将油打入壶中,而不滴落在钱眼上。再举一个现代的例子,中国有句俗语:管他有枣没枣先打三杆子。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加入最开始树枝很细,你打树干,可能就有枣子落下,但是随着枣树长大,长到碗口这么粗,可能再打树干都不会有枣子落下,这就是方法不对,再怎么打都没有收获的,也许拍打一万个小时,也就是把那棵树拍出一道弯。

        然后,通过书中大量的试验或者数据分析,我们会发现天才、杰出青年、普通人之间的差异确实与时间有关,因为越杰出的人,越会花费自己的时间在自己喜欢努力的方向。这也符合刻意练习的特点。因为喜欢,所以在意,因为在意,所以对其就进行强化练习。

         最后,有时候我们会想着一切都是先天的,都是基因决定的。不知道有没有人看过《千钧一发》,里面就是描述了人类已经进化到可以甄别基因,然后判断一个人是否优良。整个社会都是采用优胜劣汰的态度对待劣等基因。主角就是一个不好的基因,弟弟拥有优秀的基因,可是当两个人同时游向大海,弟弟最先退缩了。虽然仅仅是一则故事,但是他也告诉我们很多时候基因并不能代表结果,大部分的人还是靠着自己在某一方面的努力,积极训练自己的某一块能力,才能够拥有一份傲人的资本。

        综上所述,如果希望在某方面有所成就,是需要有人正确的指引,才不会偏离方向。刻苦的强化练习,才能够精进自己的能力。坚持下去的勇气,才能得到异样的光彩。如果,你想拥有某方面的能力,那么请认真对待,并将其坚持下去。



坚持下去,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书名贪婪的大脑:为何人类会无止境地寻求意义作者(英)丹尼尔·博尔(Daniel Bor)译者林旭文豆瓣http:/...
    xuwensheng阅读 15,445评论 9 54
  • 内容简介 4岁就会弹奏小提琴,童年时代写出多部名曲,只用一根弦也能弹完一首曲子, 瞬间记住几百个*数字,开平方比计...
    寂寞找煙抽阅读 4,751评论 1 28
  • 在日本有这么一节课,老师给每位同学一个鸡蛋,在让同学们亲自把小鸡孵出来,起初同学们争先恐后的跑去看。 ...
    HH0207阅读 237评论 0 3
  • 我这个人向来有个毛病,展现自我的时候完美包袱特别重。轮到我发言了,我会想我讲得不好怎么办,大家会怎么看我?轮到我要...
    米口的主人阅读 879评论 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