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五哥读书。今天我为大家解读的这本书叫《靖康之变》。

本书作者游彪,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是清华大学历史学博士,目前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对宋辽时期的历史有非常深入的研究。
在本书中,作者通过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深层次的揭开了“靖康之变”的发生以及北宋王朝覆灭的客观原因。
那么,北宋的当朝者为什么要这么强力压制武将呢?这里面有着深层的历史原因。
除了狄青,北宋历任枢密使,只要是武将出身,为人处世都时刻小心提防,人前人后唯唯诺诺,生怕一不小心就招来杀身之祸。到后来,就没有武将愿意担任枢密使,以至于北宋军事的核心层没有一个真正懂得军事的人。
总结来看,北宋当朝者重文抑武的政治思想,导致了军事人才的流失,再加上由于历史的原因,北宋军队在招募士兵时又存在重大的过失,导致了军队战斗力的低下,这两方面原因造成了北宋军事力量的羸弱。
了解了宋朝的军事力量,接下来我们来看本期的第二部分:“燕云十六州”的割让对北宋王朝有什么影响?
从上面的内容我们发现,宋朝的基本国策就围绕着收复“燕云十六州”,那些战争也是因为此事而发动起来的,但到了最后,不仅没能实现最初的目标,反而遭受了更大的损失,而这个损失正是澶渊之盟带来的。
就算没有历史的参照,根据上面内容的分析,北宋军事羸弱,又深陷金钱外交的泥潭中,勉强支撑,疲于应付,这似乎已经注定了北宋王朝的覆灭。才会有后来的 “靖康之变”。
那么,“靖康之变”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北宋是如何灭亡的?接下来,我们一起看本期的第三部分: “靖康之变”发生的历史真相是什么?
在黄河这边的战场上,黄河保卫军更是闹出了笑话。黄河南岸是汴梁最后的屏障,按理说,这里的保卫军应该是最为英勇的士兵,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支7000人的军队,却连金军的面都没见到,就已经四散而去。
以上就是我们本期要讲的核心内容,下面让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