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出农村,就注定要穷么?

现如今中国农村的年轻人们基本上都不在乡下待着,即使没有一技之长,城市也是他们的首选,因为外面花花世界机会比老家要多的多,只有走出农村,这辈子才可能有所成就,再不像父辈那样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可是如果没走出农村,就真的意味着只能穷下去么?

图片发自简书App
山西省榆社县,地处太行山中段西麓,全县人口14.2万,其中农业人口11.7万!这里的年轻人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类崇尚知识改变命运,一路升学,最终从小地方走向大城市继续着麻雀变凤凰的道路;一类高中之前就步入社会,在省会城市或工厂或餐厅干着没有技术含量的活,未满法定结婚年龄却已经是两三个孩子的父母;还有一类由于种种原因留在农村务农,过着饿不死也不富裕的生活,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我的堂哥就是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生活着,但是我不知道应该把他归到哪一类。
图片发自简书App
堂哥今年三十多岁了,还没有结婚,在农村应该算是大龄剩男了吧。母亲总说他太沉默寡言,不会说话,可是我觉得他只是不想说而已,因为见识和眼界的不同,在农村那种环境下根本没人能够理解他。在别人看来他的每一个选择都是那么奇怪。
图片发自简书App
1.辍学
初中时候的堂哥,学习成绩在附近十里八村都是响当当的,可是那时候伯父家穷,堂哥和二堂哥又相差不大,没办法同时供他俩读书上学。可能是因为觉得自己是长子,所以在升高中之前,他主动辍学了,选择去太原打工。我不知道他当时怎么说服自己做出那样的决定,亲手把自己能看到的改变命运的唯一通道堵上。
图片发自简书App
2.返乡
在太原打拼多年以后,堂哥进了医疗器械行业,作为没有参与过这一阶段的外人,我不知道他中间吃了多少苦,可是后来买了自己的车,有了还不错的积蓄。本以为他就会这样娶妻生子然后过自己的生活,即使没太大作为,但不至于落了父辈的老路。可偏偏他又一次出乎大家的意料,选择回到乡下。我问他为什么要回来,他没说,可我知道他只是不忍心年迈的伯父起早贪黑受罪。
图片发自简书App
3.创业
回乡以后的日子平平淡淡,家里人介绍女朋友给他,他要么觉得人家境界太低,要么觉得人家长得不够漂亮。伯父没少为此生气,骂他也不撒泡尿看看自己什么模样还挑三拣四的。实际上这些理由都是借口,他只是无心谈恋爱,回乡之后,他的日子早就被书和蜜蜂填满了。他一边看书查资料学习养蜂知识,一边在山上观察野生中华蜂的习性,甚至捉了一窝蜜蜂回来,在院子里养着。就这样边学习边实践整整五年。今年他终于决定要做大了。三月份引进上百箱的中华土蜂,利用太行山区独有的环境养殖。现在正是出蜜的时候,前几天打电话问他销售情况,他说由于是纯天然的又不添加任何其他成分,所以卖的还不错。我又问他怎么规划的,他说一定要严格把控质量,然后牵头做合作社,带村民致富,打造自己的蜂蜜品牌。看着他说这些时候的神态,我相信他一定做得到。
图片发自简书App
堂哥的状态可能代表了当代许多非典型农村青年的状态,他们有想法,敢拼敢做,即使人在乡下可思维早就和城市接轨。他们用一己之力反抗着,证明着,即使没走出农村,可凭借自己的努力,他们绝不会这样贫穷下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目前我写的都是整理自己思绪的文章,可以说是利己的。但如果对自己都没帮助,那就达不到写作的目的了。成己达人也是这个道...
    鹤洞先生阅读 335评论 0 0
  • 在苏州时近冬至,会出产一种桂花冬酿酒,一年中只有冬至前后上市,早去没有,晚了就卖没了。这样时令性、短促的商品,买的...
    柳二白阅读 221评论 0 2
  • 01 第一次来北京,美中不足是因学习而来,却也乐在其中可借机溜达一把! 三天,我们一直在学习新知识,老师说:希望大...
    Jenny王姑娘阅读 386评论 7 3
  • 聆听5层次:1最低:听而不闻,耳边风。2虚应故事,略有简单回应,其实心不在焉。3选择性的听,只听合自己口味的。4专...
    宁静致远的猫阅读 43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