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欧阳紫君)自从双十一预热开始,淘宝天猫以及各大消费APP就频繁放出许多的红包和购物券来吸引大家的关注,身边的不少同学们也就因此开始省下饭钱以及使用贷款的方式,等待着双11的狂欢购物节清空“购物车”,而这也导致不少学生党直呼要成为“剁手党”。其实抢红包的实质不过是为今年的双11做好铺垫,极大程度上勾起大家的消费欲望罢了,但是,我们要坚守以下几个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2009年11月11日,27家淘宝商城店铺参加的首次“双11”销售额5200万元,远超预期,很多商家临时将线下门店货物“拉”到网上。2014年11月11日0点刚过,阿里巴巴集团杭州西溪园区4号楼报告厅内的大屏幕数字开始迅速滚动:1分11秒天猫“双11”购物节成交额破亿元。已经历7年的“双11”,一年比一年更疯狂,疯狂到每年的这一天已俨然成为几乎与每个消费者有关的购物日。可若细问,又似乎没人说得清为何会将这普通的一天与购物牵扯起来,原本缔造出来的一个“光棍节”硬生生成了“购物节”,大家也随之成为“剁手党”。
商家为双11宣传铺天盖地的消息接踵而至,车站的公交牌,手机淘宝的动态商家所做的充足的准备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现代传媒的发展也使得这些宣传变得轻而易举。商家的心理战术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的商家也越来越精于把握消费者的心理,采用的一些促销策略很容易让人产生“不买我就亏了”的心理感受,自然而然消费者们不管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就开始竞相掏腰包了。其实这些降价产品大多数是以次充好,消费者本着贪小便宜的心理被这些打折商品冲昏了头脑,最后吃亏的说到底还是自己。购物节的“消费焦虑”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心态,不少人花钱也难买开心,难买省心,难买安心。大体原因还是在于消费的猫腻无论商家如何打折促销,都不外乎一个利益。
笔者也是受到这种宣传性消费心理的驱使,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浏览淘宝店铺,找寻心仪的物品,与此同时,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抢购所谓的优惠券和无门槛红包,为这些蝇头小利付出了大量宝贵的时间,特别是也分散了学习的心思。廉价的商品,漂亮的外表,迎合了一些人的购物需求,但是,忽视了它的内涵所在,继续盲目跟风,只会让我们落得有苦难言。反之,怀着一颗平常心态,端正消费观念,就不会再雾里看花,不会再为消费而消费。同时,也要克服“从众心理”,列好自己真正所需的购物清单,为今年的双11降温,理性消费拒绝做“剁手党”。
挣钱不容易,尤其是作为没有经济来源的大学生更是不易,花钱才更需要冷静和克制,才能尽可能的避免成为“剁手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