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任何组织都需要战略。战略这个词听起来高大上,但每个组织都需要它,小到个体经营,大到跨国集团,除非组织想被淘汰。
什么是战略?战略是为了达成目的所进行的一列制定规则、准备以及实施的方针、策略与方法。用别的词表示,那就是计划。
每个组织也会有自己的经营模式,一套自己的假设(预估),涉及组织的业务、目标、方法、客户、客户的价值和客户的需要的模式。
而战略将经营模式转化为业绩,目的是帮助组织在不可预知的环境中取得预期的成效。没有战略,就无法知道什么是推动组织实现其预期的成效,什么占用资源,什么分散资源。
简单点就是组织都需要一套可行的目标计划,将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转化为钱。
02
去年,政府彻底开放二胎,而目的就是为了增加人口的出生率。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数最多的国家,而在计划生育开始后,中国的人口结构被彻底的改变。除了越来越低的人口出生率,还有一个需要我们正确认识的就是人口的年龄分布。
人口的年龄分布比人口的数字更重要,分析一下日本的人口,就会明白中国将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而这个也是各种组织即将面临的危(险)机(遇)。在制定战略的时候更多的假设应该建立在人口的不断萎缩之上,特别是年轻人口。
除了年轻人口的减少,相对应的事老年人口的增加。就政府近期所发布的延迟退休政策,可能也是为迎接这个挑战而作准备。
老年人口的增加,年轻工作者减少,那么退休也不再意味着不需要工作,而可能是不再进行全职额工作,与企业或者组织转变成一种新型的合作雇佣关系(兼职)。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虽然知识工作者退休,但是其所具有的知识以及经验并未“退休”。而提供工作机会的组织应该尝试与老年知识工作者建立新型工作关系,吸引和留住达到退休年龄的知识工作者,并帮助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例如:老中医。
二胎的开放,虽然能缓解一下越来越低的人口出生率,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并不能使年轻人口大量增加,孩子越来越少,越来越珍贵,家庭的大部分收入都会花在孩子的身上。现在兴起的各种培训机构证明了这点。
03
自从微商出现后,经常会被朋友圈的朋友推销各类产品,看看他们的花样以及所吹嘘的效果,很多时候都让我心动,但是我并没有购买,因为我没有购买那些的闲钱。
你的产品很好,我也想要,可是我真的没钱。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一个很重要,但被大多数(推销)组织所忽略的一个重要信息数据。
相对平常人而言富人的钱更好赚,那是因为有钱人的可支配收入比例大,即可用来购买产品的支出大。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是所有经济信息的基础。
通常,人们流向某一类产品或服务的可支配收入的分配趋势一旦确立,这个趋势往往会保持一段较长的时间。比如女生对于化妆品这方面的支出,当其这方面的支出比例一旦确立,那么这个支出比例会比较长时间的保留。再如喜欢读书的人(或者是喜欢买书的人),当其将可支配收入分了一部分给买书,那么这个支出比例往往会占据其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较长的时间。
九十年代开始,投资成为了发展迅猛的一个行业。到现在,基本上的人都会将自己的一部分收入用于投资。随着新生儿的减少与老年化的增重,越来越多的人都不再相信“养儿防老”这句话,或许也是为了减轻孩子的负担,更多人会选择靠年轻时的投资收益来养老。现在各种银行、保险所推出的各种保险就是为了迎合这样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的经济保障(退休后)日益取决于他们的经济投资,即作为投资人的回报。
04
在第二章的后面,彼得提到了企业准则的两不要与两要。
即不要做任何违背经济现实背道而驰的事情。不要采用参股企业的方式,特别是不要采用收购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扩张或发展业务,除非目标企业符合公司的经营指导和总体发展战略。因为在不同的地区或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产品或服务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要与位于其他政治区域的的组织组成联盟、建立合作关系、组建合资企业和结成其他各种关系。要日益形成有经济个体组成的组织结构,而这种组织结构不能包含法律和政治意义上的个体。
对于第一个不要我是能理解一些的,经济市场有其发展的趋势和周期,这并不是人力能改变的事情。比如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投资开出了各种具有吸引力的条件,有些企业觉得有利可图,违背现实状况贸然进行投资,最终只能是以失败结束。而对于第二个不要,我是不太理解,可能是还没有那种眼光,或者个人愚笨。
两要,则是提出与地方进行合作,有钱大家赚,有事好抽身。
最后,书中还提出一点:任何组织必须按照业内表现优异的企业设定的标准对自己进行评估。也就是屁股决定脑袋,现在很多时候竞争的并不是产品,而是服务。只有产品过硬,服务上乘才能站在行业的前端。
书中所说皆是理论,而消化运用则在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