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接到同事的视频电话。哭着报怨女儿跟她吵架,她还特别强调,女孩子越大越不好管,就知道跟她对着干,甚至对她大吼大叫。
在电话这头,我一直低声提醒她声音小一点,不要让孩子听到。她仍然无所顾及,说“做的不好还怕说吗?”
说实话,我没有处理这种情况的经验,我也理解不了她的歇斯底里。但我知道,孩子肯定是要面子的。我也知道, 她每次找我,并不是指望我能帮她解决问题或提出建议,只是单纯的向我倾诉与发泄。
印象中,她跟女儿的“矛盾”从中考结束就一直存在,主要原因是孩子高中没进入实验班。她抱怨孩子学习态度不认真,学习成绩不能令她满意。然后,她会疯狂找各种补习班,不惜花重金找名师一对一。结果,她又开始抱怨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枉费她的一片苦心与大把的钞票。
同事陪读经历与我相似,为了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我们在四年前离开了原来生活工作的城市,来到现在的城市。在我看来,两个孩子都很优秀了,从小城通过考试来到省会城市最好的民办初中,又通过三年的努力,双双考入自治区重点高中。说实话,我已经很满足了。
平时各自忙碌,两个孩子同校同级不同班,见面沟通交流的机会并不多。每个学期结束,我们两家都会聚在一起吃顿饭,已经成为无法拒绝的约定。通过几次的交流,我发现她的女儿比较有个性,且非常聪明,但绝对不是不懂事的孩子。
饭桌上,她总是凭一已之力,搞得大家都非常尴尬。她会对着我们所有人说,给女儿找了上千块一课时的补习,然后突然转向女儿。
“你跟叔叔阿姨说说,这么贵的补习,你提高了多少分?”
......
她女儿也不甘示弱,表示成绩下滑就是补课太多造成的,完全没有自由安排复习的时间,纯粹就是机械式的上课、补课。不听从妈妈的补课安排,就会导致在家里被唠叨,没办法,出去补课还能讨得一会儿清静。
每次聚餐回来,儿子都说不愿意参加这样的家庭聚会,感觉很不自在。其实不自在的又何止他一个呢。
很典型,她把孩子当成私有物了,认为孩子必须得听从她的安排,而且要达到她的要求。孩子与她稍有不同意见,她就觉得孩子不懂事,不理解她的良苦用心。这样只会导致她和孩子都感觉很累。
特别是她总是当着孩子面向外人揭孩子的“短”(当然,只是她心目中的短),完全就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只会让孩子对她产生惧怕、排斥甚至厌恶。我们都是离开家乡来陪孩子读书的家长,她辛辛苦苦陪伴多年,最后却落得孩子不愿意跟她亲近。
家长对孩子的不尊重,很难换来孩子对她的尊重,明显可以感觉到,同事的女儿更亲近于她的老公。
相互尊重是人与人相处的前提,不论是何种关系。想要教育孩子,同样需要相互尊重,只有尊重,才能用平等平和的态度与语气对话,孩子才会接受家长正确的教育。否则,只会让孩子感觉到距离感,不愿意敞开心扉与家长沟通交流,这样冷淡的亲子关系,即使孩子成绩再好,都不是我所希望的。
正如《少有人走的路》中所言:“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都明白,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意愿与感受,尊重他们有做决定的权利。”
没有尊重的教育,谈不上教育,只能算是控制。真心希望家长都能放下焦虑,降低要求,心平气和的对待自己的孩子,毕竟能陪在孩子身边的日子越来越少。
在教育的路上且行且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