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第七单元横向联系

单元导读页

人文主题:四时景物皆成趣

语文要素: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本单元由《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月迹》四篇文章组成。分别从不同角度 描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景物。《山居秋暝》写山间傍晚的景色,《枫桥夜泊》写夜泊枫桥是的所见所闻,《长相思》写长途羁旅风光。《四季之美》写春夏秋冬某一特定时刻的景致,《鸟的天堂》写了大榕树在早晚不同的情景,《月迹》描写了不同地点的月亮。

四篇文章在语文要素方面的要求如下:

《古诗词三首》抓住古诗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课后2.3题)《山居秋暝》中的动态描写衬托了山间傍晚的幽静,《山居秋暝》中的动态描写,衬托了秋叶的幽寂清冷,《长相思》中风雨雪的聒噪声衬托了夜的静谧。

《四季之美》抓住动态描写,体会四季之美:春天黎明时分填空颜色变化,夏夜萤火虫飞舞,秋天黄昏乌鸦归巢,大雁比翼,风声虫鸣,冬天早晨炭火燃烧。

《鸟的天堂》动态和静态描写相结合,写出景物特点:傍晚的“鸟的天堂”是静态的,描写了高大茂盛、生命力旺盛的大榕树;早晨的“鸟的天堂”是动态的,描绘了群鸟飞鸣的热闹景象。

《月迹》动静结合,写出景物的变化:写月亮爬珠帘格儿是动态描写,突出了月亮的顽皮可爱,活泼有趣;写月光和桂树是静态描写,表现月光及桂树的恬静柔美。

写景的文章对于小学生来说有难度,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编排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文字感受自然之趣的同时,初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教材意图只在体会这两种描写,并不强调这两种描写所呈现的美感。教学时不宜提过高要求名学生能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并根据俄描写想象出具体、丰富的画面即可,不要对景物是动态描写还是静态描写进行过细的分析。“体会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是在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这是学生在“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基础上,进行由学到用,由读到写的训练。要求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学生在四年级下册已学习过“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物”,能够较有条理的观察并描写景物,本单元进一步提出“写出景物变化”的要求。

“交流平台”意在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的学习体会,围绕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展开交流,教材呈现了《鸟的天堂》《月迹》中相关语句,引导学生回顾梳理自己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方面的感受和体会。

词句段运用第二题按读、体会、仿写的顺序安排的。通过例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作用,学习吧画面写具体。本单元语文要素在学习中的迁移运用,让学习真正的发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