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鲈诺卡氏菌年年来,年年难治,有没有特效药来防控!
加州鲈的诺卡氏菌病就如同加州鲈的瘟疫,让养殖户恐惧。因为诺卡氏菌前期死鱼不多,但是难以治疗,持续慢性死亡,后期更是崩溃式大量死亡。从发病的规律上来看,诺卡氏菌往往发生在杀虫和水质变差之后。面对诺卡氏菌病侵袭,有的养户害怕损耗更大而选择低价卖鱼,有的养户一旦发现病情便开始乱用药、滥用药,最后结果也不如人意。
【症状】
体表单鳞片脱落且出血,挤压有脓液流出,体表呈点状出血,鳃丝、肝脏、脾脏、肾脏、心脏、鳔内壁有白色结节,鳔内壁呈树枝状充血且树枝状末端结节,严重者鳔内壁积水。
【流行情况】
1、全年皆可发生,发病高峰于10~11月份及次年4~6月份,死亡量为十几尾~几百尾/天,低温期发病缓慢。
2、继发感染气单胞菌或寄生虫则易加重死亡,如斜管虫、烂鳃、肠炎、败血症等。
3、低温期发病缓慢,死亡量少。
【病因分析】
1、气泡病:杀虫、杀菌、杀藻后,或温差大,此时正是气泡病高发时期,气泡病后极易感染诺卡氏菌导致鱼体发病。
2、机械损伤:因捕捞、拉网、运输操作不当等导致鱼体受伤,细菌入侵感染。
3、环境恶化:养殖密度大,水质污染严重,氨氮、亚硝酸盐超标或溶氧不足等环境条件下,鱼体极易感染诺卡氏菌。
4、营养不全:长期吃食冰鲜鱼(缺乏维生素B)易感染诺卡氏菌,体质差的更甚。
加州鲈养殖过程中消毒往往以化学药物的杀虫和驱虫为主,如甲醛、伊维菌素、阿维菌素、甲苯咪唑等,虽然具有一定的杀虫效果,但是对加州鲈的危害也很大。是“杀虫又杀鱼”。因此选择杀虫药是要选择安全、高效、无毒副作用的杀虫药。
浙江湖州的李老板,有两口加州鲈鱼塘共计30亩,养殖一段时间后发现鱼游的很慢,不是很欢快,李老板没有往病症上想,也就没当回事没有仔细查看。到了13号早上去看的时候发现塘边有50多条死鱼,观察死鱼发现体表出现溃烂,解剖之后发现肝脏周围有许多白色的节点,肝脏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萎缩,随着病情的加重死鱼的数量也逐渐增多。
经过龙昌的水产技术张老师的查看和诊断,判断这是指环虫寄生继发感染了诺卡氏菌。张老师建议李老板采用如下方案进行治疗:先给加州鲈减料,用碘制剂消毒,内服氟苯尼考或者磺胺类抗菌,同时添加保肝护胆的胆汁酸(3g/kg)和驱虫的桉树精油(1g/kg)拌料。
李老板按照这个方案使用了四天,病鱼身上溃烂的面积减少,肝脏周围白色节点也减少了。到了七天之后没有再出现体表溃烂,肝脏有节点的病鱼,而且没有再出现死鱼的情况。
桉树精油是由澳大利亚桉树精油为原料制成的新型驱虫剂,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和渗透性,可以破坏寄生虫的细胞膜结构,从而抑制或杀灭寄生虫,天然驱虫,效果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