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齐湣王既灭宋而骄,乃南侵楚,西侵三晋,欲并二周,为天子。狐喧正议,斫之檀衢,陈举直言,杀之东闾。
燕昭王日夜抚循其人,益为富实,乃与乐毅谋伐齐。乐毅曰:“齐,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约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别使使者连楚、魏,且令赵啖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王之骄暴,皆争合谋与燕伐齐。
【译文】齐湣王在灭掉宋国后变得非常骄傲,于是向南侵略楚国,向西侵略赵、魏、韩三国(即三晋),想要吞并东周和西周两个小国,自立为天子。狐咺因为直言进谏,在檀台大路上被齐湣王斩首;陈举也因为直言不讳,在东宫里被齐湣王杀死。
燕昭王日夜抚慰他的百姓,让国家变得更加富饶强盛,于是他与乐毅商议讨伐齐国。乐毅说:“齐国地广人多,不容易单独攻打。大王如果一定要讨伐它,不如联合赵国以及楚国、魏国。”于是燕昭王派乐毅去联合赵国,又另派使者去联合楚国和魏国,同时让赵国用讨伐齐国的好处去引诱秦国。诸侯国都害怕齐湣王的骄横暴虐,都争着与燕国合谋讨伐齐国。
【感悟】
1.太阳底下无新事。桀宋前车之鉴历历在目,齐湣王又接续走起了穷兵黩武、骄傲自大的老路。这轮回也来的有点太快了吧。
2.在胜利面前,人总会迷失。戒之戒之!成功之后的低调和谦虚,更多的是一种修为。骄傲是本性,谦虚是德性。
3.桀宋狂妄自大时,我们还在分析卜官是不是故意揣摩宋康王的心思,而怂恿他以小博大,攻打周边诸国。
但从齐湣王斩杀两个直言劝谏的忠诚来说,宋康王的卜官似乎是具有自保智慧的人。
这历来是中国人纠结的一个问题,直言劝谏大概率是碰上钉子,小则被穿小鞋、打击报复,大则招来杀身之祸,但对国家有好处,对彰显道德有好处。中国历史上不乏这样舍身取义的忠臣。
曲意逢迎者明哲保身,会得到暂时的利益,但却败坏了社会的道德,最终导致国灭身死。中国历史上也不乏这样贪生怕死或煽风点火的奸臣。
在这种情况下,忠臣往往被推出去斩了,立死。奸臣往往被重用,志得意满。
但以中国的人的历史观,文化观,忠臣得到了不朽而流芳百世。奸臣得到了唾骂而遗臭万年。
4.燕国自子之之乱后,燕昭王安抚百姓,上下一心,终有了机会报仇雪恨。
君子待时而动。燕昭王等到了机会。
堡垒最容易在内部被攻破,齐湣王给了燕国机会。
5.干大事必须要有战略级的参谋人才,乐毅之于燕昭王就是。他分析形势后制定了合理计划,即联合诸国共伐齐国。
当然齐国曾经有个小伙伴秦国,这个工作必须去做。乐毅决策正确而高明。
6.齐湣王在狂妄的时候把周边这几个国家欺负个遍,坏了人缘。又觊觎东西二周,把目光瞄向了天下共主周天子之位,失了道义。所以大家联手灭齐。
7.越是成长的时候,越要谦虚。比如齐国,伐宋是众望所归,但很快因骄傲自大而转化成了众矢之的。
8.国家之间只有永远的利益。比如对于秦国,大家伐齐如对秦有利可图,秦就可以默许,同盟就是一个遮羞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