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想吃冰淇淋的顾客3_价格歧视

1.优惠活动:用时间成本区分消费者

电商网站上充斥着各种优惠信息:积分返现、买2免1、满199减20、满399减50、优惠券、定金立减……

消费者想要获得最低价,不仅要通晓所有优惠规则,还要知道“满减和积分能不能同时使用?”、“特价商品是否参加买2送1”等复杂信息。甚至网上还会流传每年双11的优惠攻略。

既然降价可以提升销量,为什么企业不简化流程直接打折呢?

这是因为,企业需要通过规则复杂的活动来区分愿意付出时间研究优惠信息的「穷人」和不在乎优惠信息直接下单的「富人」,让他们都支付了他们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例如,大晚上不睡觉抱着手机抢秒杀,就为了便宜20块的「穷人」和宁愿多花钱也懒得搜集优惠券的「富人」相比,前者就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到同样的商品。(PS:本文的「穷人」与「富人」是指消费者对待某件商品的支付意愿,并非单指经济状况。虽然经济状况会影响支付意愿,但并非唯一因素。)

除了占用消费者的时间,还有其他方法吗?

2.限制购买:通过限制主动权区分消费者

买打折的衣服可能要等到换季,为什么不能想要的时候立刻拥有?为什么iphone一样的配置,土豪金要贵一些?为什么买一送一往往都是赠送指定商品?

这可能也是一种商家区分「富人」和「穷人」的手段。通过限制消费者主动权(限制下单时间、限制购买品类),从而达到区分消费者支付意愿的目的。想要低价,「穷人」只能在双十一下单;想要低价,「穷人」只能在参加活动的几款商品中选择。而「富人」更有可能情愿不参加活动,随心在任何时候买自己想要的任何商品。

小结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不应该把价格歧视看做是不良商家“欺骗”消费者的恶劣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价格歧视,才让一些收入偏低的人群也能享受到更高品质的商品。例如文章开头的小学生,虽然只有6元,却能和土豪一样尝到美味的冰激凌。

企业降价促销的原因有很多,价格歧视只是其中一种。但无论基于何种原因的的促销活动,客观上都可会引发价格歧视现象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价格歧视:降价促销的底层逻辑 如果我问你问你「我们应该提升销量还是提高利润?」一定要记得:无论你怎么回答,都是错的...
    我就是道路阅读 880评论 0 3
  • 如果追求利润卖10元,只有土豪买得起(损失客户:白领、小学生),你能赚5元。 如果追求销量卖6元,三人都会买,但利...
    拾叶姑娘阅读 153评论 0 1
  • 感谢清崎老师与编辑的合力出版,这本书的确对我们的认知会产生很大的改变。 【本书作者】罗伯特·T·清崎 莎伦·...
    文羽墨阅读 5,992评论 0 25
  • 为什么大神们总是看上去毫不费力,而你却用尽了洪荒之力却还是不尽人意? 一 不被消极情绪左右 小时候,看着别人骑自...
    猴子不说话阅读 82评论 0 0
  • 从前,有一串豌豆夹,里面有七个兄弟,其中,最小的那粒豌豆梦想最大,他常常在想:快乐是什么意思?我一定要找到它...
    Jolin08阅读 30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