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西宁的街头想买本杂志是困难多了,除了读者知音这样坚挺的一两本能在报刊亭现身外,别的杂志销声匿迹,记得直到我大学假期时还能在车站买厚厚的时尚杂志呢。纸质传媒颓势在我们这样的三线城市可见一斑。
购买的不便利导致有两三年没有好好看过杂志了,忽然想起小时候家里其实是一直固定订阅杂志的,也不晓得现在邮局订阅是个什么光景,于是今年年初决定订几本杂志。发现中国邮政也有了方便的APP,订杂志也就是淘宝下单那么简单的。
收到第一期杂志的感觉很美妙,过往的时光和记忆在指尖碰触崭新印刷的书页那一刻复苏起来,复古的浪漫。比起书来,杂志阅读起来轻松许多,而且包罗的信息也新鲜多元一些。虽然已经是个三十的人了,但是我还是没有犹豫,订了《萌芽》,相信这也是很多人的青春记忆之一吧,我不管,只要我还喜欢看《萌芽》,那我还是一个可爱的年轻人。翻开来,发现很多栏目没有变,特别喜欢的“惊奇乱讲”还在,马赛克还在和年轻人们诙谐幽默地聊各种有的没的,很多作者依旧是眼熟的名字,惬意的时刻也琢磨自己是不是岁数了去了,“不变”和以往的体验让自己感到安心和舒适。
其实除开今年订的这几本,每次坐飞机我也很喜欢看座位后放置的航空杂志,制作精良,内容靠谱。很多旅游和深度思考的文章品质很好,说到航空杂志,想起来几年前看的一本航空杂志中讲咖啡馆的,里面推荐了西宁的一家,能猜到是哪里吗——天堂时光。后来才知道借字书友会和它也有着特别的缘分,这也是奇妙的际遇。
时尚杂志也许是每个女生成长中会占领一席之地的角色吧,在告别爸妈给自己添置衣物迎来独立自主的大学生活时,怎么将自己的审美践行到生活中也是一门功课。大学时候最喜欢看《米娜》,记得它的slogan是“甜美不造作的日式时尚”,至今很多《米娜》的封面女孩造型依旧留有印象,“成为甜美清新的女生”隐隐就写进了当时自己的穿衣理念中吧。其实时尚杂志除了穿衣打扮还有很多丰富的内容,包括旅游啦艺术展览啦作家专栏等等,总而言之我认为是某种审美的传递吧。当然9012年啦,个人的审美和志趣已经有了很多变化,也没有再订这本,但是好好对待自己,好好对待生活的态度还是值得珍视的理念。
重拾杂志诸多惊喜,在物价飞升的背景下,一本制作精良全彩页的杂志依旧不过20元以内,这其中凝结着多少专业人士的时间、笔墨和才思。虽然自媒体眼花缭乱,但大多不过连“的得地”的用法都掌握不来,优质内容少。加上大数据的精准推荐无形中让人的接受面越来越小,再不说多少夹带利益内容背后逃不过“带货”二字。回头看来,一本正经的传统纸媒,不可不谓超值。
《博物》、《新周刊》、《少年文艺》、《女友》……还有很多已经记不清名字的报刊,写这篇作业就是重温一下这些让闲暇时光变得更多彩的好朋友,也要对至今仍然在给我们提供优质内容的作者、编辑、策划等等媒体工作者致以敬意和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