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名#7岁的小女孩在案板下上网课#的照片火了。
随后妈妈发文解释了事情的原委:
集贸市场复工,他们夫妇都需要来店铺,孩子一人在家没人照顾,也没人监督学习,于是她们便带着女儿来到集贸市场,这一学习就是一个月。
由于店铺太小了,只有8平米,唯一宽敞的地方就是案板下,所以他们夫妇在案板下,为女儿准备了小桌子和小椅子,供她上网课。
案板下的空间太小了,女儿一不小心就会撞到头,但孩子却很享受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
连老师都夸她:“今年进步很大,无论是成绩还是书写、背诵。”
▲妈妈做生意之余监督孩子学习
不由得想起钱钟书的一番话:
“天下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
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第二种应该悲观。
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从小就见识过生活百态的孩子,就好比把好葡萄留到最后吃的人,未来可期。
有远见的父母,都舍得“用”孩子
孩子见识过生活的辛苦,体验过流汗的艰辛,才会懂得珍惜当下,好好学习。
贵州妈妈姚美龙有三个孩子,最大的10岁,最小的4岁。最近,她无差别地把3个孩子赶到农田里插秧。
看着孩子们脸蛋晒得通红,妈妈虽然心疼,却又说:“现在的孩子太享福了,想让他体验一下生活点点滴滴都来之不易。”
我有一个堂哥,学习成绩平平,上了高中课程难度加大,坚决要辍学,于是爸爸带他去了自己的工地:
扛水泥、搬砖、做苦力,一个暑假晒得像黑泥鳅。
开学之后,堂哥毅然决然去了学校继续读书。
他说:“相对于苦力,我更想成为技术人员;相对于盖房子,我更想决定盖什么样的房子...”
只有体验过生活的苦,孩子才会明白读书的幸福。
寒门再难出贵子吗?
曾经有一个很火的纪录片《出路》,里面讲了三个孩子的不同。
其中有一个女孩叫马百娟,她出生在一个很贫穷的家里。
上小学的时候,马百娟说长大了想去北京上大学,眼睛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但是她的父亲却觉得:“女娃娃以后是别人家的人,书念到够用就行,等到生了娃,有了拖累,有工作也干不成。”
于是那个原本想去北京上大学,想离开大山的女孩,16岁就嫁了人,延续了父母的一生,结婚生子,没有梦想。
父母的眼界决定孩子未来的结局,****一旦父母不重视教育,孩子想要突破几乎是不可能的****。
知乎上曾有这样的一个问答:你觉得寒门难出贵子吗?
其中一个高赞的回答:寒门相对来说,会比较难出贵子,这是因为寒门中有些父母对教育不够重视,而且很多父母为了生活每天早出晚归,完全没有时间去管孩子。
其实,寒门想要出贵子,重要的是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父母对孩子耐心的陪伴和监督。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爱孩子,要从让孩子品尝生活百般滋味开始:
或者让他做家务,感受劳动的艰辛;
或者带他到工作场所,感受责任、规则;
或者带他去菜市场、去超市,见见那些为了生活而奔波的众生;
或者带他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见见世面……
创造一切条件让孩子走出象牙塔,感受真实的人间。
耶鲁大学教授傅佩荣曾说过:
“吃苦不是为了胜过别人,而是为了迎接生命的真实面貌,因为在苦难中,生命没有任何遮蔽,可以展示其深度、广度与高度。”
我们给孩子最好的爱,不仅是为他们遮风挡雨,还要让他尽早了解生活百态。
那些体察过生活的孩子,才真正明白幸福的真谛,从而学会珍惜。
即使将来遇到真正的磨难,也不怕苦不怕难,坚强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