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现在的我时常感到恐慌,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在粉红色的泡泡里垂垂老矣的腐朽孤品,看不清世相的虚实,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这种恐慌感在我看电视的时候尤为强烈,因为我不知道我看到的都是些什么,都说艺术是对生活的反映,可是每看一会就会感觉特别不真实,不是内容上的假大空,而是整体氛围上的真空,看得见,但摸不到。以前爱看电视剧,是因为从中可以看到我们身边的真实生活,而现在的电视剧,看一会就在心里问,这是啥?这是在哪?我是在哪?我觉得我好像要跟这个社会脱节了,好像要被时代淘汰了。但是马上就会有人说,电视剧嘛,看看就得了,干嘛那么认真呢!是,看看就得了,干嘛认真呢!嗯,希望大家也把这种态度用在对我的文章上。看看就好,我都是胡说的。
热播剧《欢乐颂》的热潮已经褪去许久了,现在再拿出来说显然已经错过了流量巅峰,好像没有什么意义,但我就是一个自私的作者,一切的安排都以我自己为中心,而没有考虑过其他。不得不承认,在寻找话题这方面,我永远是个反应迟钝并且后知后觉的人。对一件事,一个话题,我常常是需要时间沉淀后才能有自己的思考。追剧的时候,我也沉浸在几对年轻人的恋爱中悲悲喜喜,整日思量着那谁和那谁为什么不能在一起。作为一部商业剧,《欢乐颂》无疑是成功的,两部都坐拥了当年的收视冠军,点燃生活,引爆话题。播的时候我也每一天都追着看,当时觉得很好看。可是,看完了就是看完了,它在网络上的话题持续引爆,而我却再也没有想再看一遍的欲望了。随着时间的沉淀,越来越发现这部电视剧好像有哪里不对。
02
通观两部《欢乐颂》,我们能够清楚地瞥见编剧的野心。他力图将《欢乐颂》打造为一幅大型的当代都市生活浮世绘。他没有把剧情聚焦于某个特定群体吸引特定的受众,而是横贯各个阶层,从顶级商业精英到下层小市民。的确很多经典作品的反应面都很广,但他们真正聚焦的群体,通常只有一个。《红与黑》中的社会范围也非常广,但司汤达从未跳出过于连眼里的世界,就连描写政治斗争,都是以于连小人物的视角出发。而《欢乐颂》显然不是这样,它想要满足各个阶层观众的需求,可是我总觉得恰恰是因为这样,使得这部剧在内涵上杂乱不堪,每个人物都有值得挖掘的地方,但每个人物都不够深入,因而在整体上就缺乏深度。因为贪,所以失。
其实想想,光樊胜美的故事就足以拍出一部大型现实主义题材剧。她身上实在是有太多当下热衷讨论的话题,譬如原生家庭,逃离原生家庭,职场潜规则,穷人的消费与爱情,还有房子婚恋方面的就更多了。还有邱莹莹和关雎尔,她们才是社会上大部分普通女孩的缩影,她们的内心世界实际上非常丰富,才没有编剧认为的那么扁平无生气。好好挖掘,不见得拍不出来一部《奋斗》,只是这类题材极少有人触碰,编剧们似乎认为大家都喜欢看高端人士的高奢排场,没有人愿意看猪精女孩的平庸生活。
既想要高端时尚保收视,又想要反应现实赚口碑。所以他们在22楼安排聚集了社会上各个阶层不同年龄的女孩们,有精英,有土豪,也有大龄剩女和职场小白。在这里编剧让她们相亲相爱,没有小时代的撕逼与狗血剧情,他试图打造出一派社会和谐、处处欢乐的世相。可是,追剧的热潮期过去以后慢慢回味,总觉得不是那么回事。
《欢乐颂》里每个女孩都有每个女孩的痛苦。就连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安迪,也有着自己不可解的烦恼。安迪的人设已经被很多人吐槽过了,这个从美国归来的“三高”(高学历、高颜值、高收入)女精英的偶像剧人设在这里真的显得很突兀,不接地气,也不那么合逻辑,还要硬安上一个苦出身和精神病缺陷,总觉得不论不类。在剧里安迪总是能邂逅最优质的男士,碰到难题也总是会有各路男神拔刀相助、义无反顾。大家对她的讨论往往都是她为什么选择小包总而不选择奇点。但我对奇点和小包总并不感兴趣,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因为这样的人间精品实在不是我等普通女孩能够邂逅的。当然,这就是编剧费尽心力想要告诉我们的现实:阶层决定人生,你的一切不如意都是源自自己的无能。想要真正地去赞美一群人,首先应当聚焦于他们的付出与汗水,而不是先展示他们坐拥天下的本领。
《欢乐颂》,似乎始终以“一切向钱看”为核心精髓。安迪和小曲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够迅速摆平,还能得到各方高人相助。小曲若非是个白富美,她的一些行为处事真可以用败坏来形容。相信我们每个观众都能够感受到,编剧及其主创们,最为推崇的,是安迪和曲筱绡的价值观,面对平庸的小邱和关关,她们常常摇头,“何不食肉糜?”编剧总是有意或无意地将她们的价值观作为准绳,去衡量其他女孩。奇点与安迪是同一个阶层的人士,姑且称之为成功人士,他也可以带着戏谑嘲讽邱莹莹资质太差,做不了生意,也否定关雎尔的中规中矩,成不了大事,安迪也并没有否定他的话。很多观众都已经说过,在欢乐颂中,只有安迪和小曲是朋友,在现实生活中,她们俩也根本不可能和2202的三个姑娘认识并成为朋友。
03
《欢乐颂》为我们展示的,是一幅盛世画皮,我们可以欣赏甚至沉醉于画皮的美,但我们不能真的把画皮当成自己的脸。人贵有自知之明。《欢乐颂》中没有两种价值观的碰撞,而只有阶层碾压式的胜利。我们可以看到邱莹莹在曲筱绡的调教下终于走出了顽固的思维,学会了自己去开拓商圈。但依旧没有改变邱莹莹的倒霉人生是全剧最大的槽点。看普通人出洋相,来取悦普通人。
《欢乐颂》之痼疾,在于它为了吸引各个层次的观众,赢得方方面面的口碑,构建一出平等、欢乐的图景,却在暗地里又无所不用其极地对普通人加以否定甚至嘲讽。像一剂鸦片,用青春与爱情的欢乐给我们在现实中越来越麻痹的神经上扎了一针。樊胜美的家庭悲剧只是剧中一个重头戏而已,甚至可以说是全剧嘲点,樊胜美究竟该如何超越原生家庭,这个最现实最具现实关怀的题材,感觉通篇看下来,剧组只看到了卖点,而没有看到痛点。在剧中,樊胜美的悲哀,依旧要让步于安迪的高端和曲筱绡的放肆。
总之,这部剧的观众,其实大部分都是“邱莹莹”或者“关雎尔”,乃至还有很多“樊胜美”,但是观众们看过之后都对最像自己的角色嗤之以鼻,对安迪和小曲万分膜拜。这种意识的输出也便是如今网络上漫天充斥的“教一群月薪三千的人如何去过月薪三万的生活”。当在自媒体上看到类似“为什么安迪总是能吸引优质男”、“曲筱绡告诉我们有钱就有一切”、“樊胜美不仅仅是输在原生家庭”,这类带有鲜明洗脑特质的文章标题,一定要慎之又慎。
是谁教我们去否定自己的?
数千年来的文学发展告诉我们,现实主义的生命力是最为强大的。关注普通人,才是当下最为重要的事情。可是我们当下的文艺作品,可以说是价值泯灭,娱乐至上。这就是一个娱乐至上的时代,谁能给大众带来快乐,谁就是赢家。我们可以娱乐,娱乐也没有错,但我们娱乐归娱乐,但不能沉醉于精神鸦片。
其实现实生活中,大部分都是邱莹莹,但莹莹们总觉得周围的世界是安迪和小曲那个世界,你告诉她醒醒,她反而认为你有问题。她看不清问题的实质,总以为自己生活在那块画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