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农村,我们的村庄对读书人有别样的羡慕。大人对小孩子最常说的话就是:好好上学,长大了别面朝黄土背朝天了。母亲说的话给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好好 上学,学好了都是自己的,谁也分不去。读书时,夏日里到玉米地拔杂草,母亲也常说:好好上学吧,别遭个罪了,热的一个汗珠子摔八瓣。于是农村的孩子对上学比较渴望,也非常的珍惜;学习好的一个表现就是能够写一篇好文章。村里的小学老师也是对每个学生的文章念念有词。因为村里的小学老师都是村里的文化人,哪个学生在学校里表现的好,村里很快就知道了。所以从儿时就对文字有别样的情怀。
1、关于文字的感受,最早来源于父亲的启发。父亲是80年代中国的民办教师,90年代初,改革开放大潮出现,父亲头脑灵活,教一个月的书收入不如一天早晨贩卖挣得钱;狠狠心辞了干了十多年的民办教师工作。所以父亲对我们的学习还不时的指导指导。在我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父亲让我和哥哥随意选一个家里摆放的东西为题,口述一篇作文。我印象中,我选的是旱烟盒,口述了一个关于爷爷抽烟和旱烟盒的关系,具体内容记不清楚了,但是讲的内容得到了父亲的表扬;这件事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自己关于文字的最深刻感受。
2、随着上学的时间增长,作文是每个学生必须要完成的一项学业内容。从小学的看图说话,到中学的话题作文,再到各种议论文、政论文等等。学校里写作文的时候,通常要求是不少于800字,临近高考的时候都是要求不少于1000字。每个星期都有一天的下午,是专门用来写作文的。语文老师布置好题目,然后就是长达两节课的写作了。在上学的时候,自己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在讲台上读,所以从上学时,自己对文字都有一种好感,也可能是老师们给培育的一种虚荣。
3、初上大学时,那时总想着在期刊上或报纸上发表个豆腐块。于是无意中投了一个稿件,被一个期刊杂志的编辑选中了其中的一句话作为期刊的页边美文。这给了莫大的鼓励,可是后来由于自己的懒惰,投稿的热情也灰飞烟灭了。大学期间的社团征文也偶有参加,获得个奖项也就顺其自然了,没有放在心上。大学期间与文字的联系断断续续的。
4、参加工作后,写的文字大多是工作文件。偶有小感,也是在日记上写上千八字,以聊慰时光。随着年龄的增长,总想给自己的岁月留有念想,于是文字成为首选。
5、在这个信息时代,想过通过传统的方式给一些期刊投稿件。通过度娘一看,传统杂志的投稿方式太过复杂,而且找不到真正有效的投稿邮箱。自己自苦寻时,无意中发现了简书这个网站;如同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喜悦,像孩童时找到了自己丢失已久的玩具。
在这个岁末年初,希望自己重新开启文字之旅;给自己,也给生活一个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