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随笔散文 养士与养闲人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权贵们有养门客的风气。史书上有记载的楚国春申君,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均凭借自己的财力,大量供养门客,比如,春申君号称养士3000,为他们提供良好生活的条件,良好到什么程度,这里有一个著名的“食无鱼”故事:齐国有一个叫冯谖的人,穷的好不下去了,找人求孟尝君收留,孟尝君问:他又什么爱好?来人说:没有什么爱好。孟尝君又问:他有什么本事?来人说:没有什么本事。孟尝君笑着说:让他来吧。孟尝君的管家认为冯谖没有啥本事,收留以后就给了一个最低的待遇,伙食仅能维持温饱。过了一段时间,冯谖靠在柱子弹着他的剑唱:长剑啊,回去吧,吃饭没有鱼。孟尝君听见后对管家说:提高伙食标准,按最高门客的待遇提供伙食。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长剑啊,回去吧,出门没有车。管家笑着告诉孟尝君,孟尝君说:按最高门客的标准给他一辆车。于是,冯谖从一个贫穷的武士变成食有肉出有车的贵族。又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长剑啊,回去吧,还没有家。管家听到后认为冯谖贪得无厌,很是厌恶。孟尝君问:他有亲人吗?手下说:冯谖还有一个母亲。孟尝君说:给他一套房子,把他母亲也养起来。可见,无论鸡鸣狗盗,只要你投到权贵的门下,肯定有口饭吃。

        养门客干什么呢?平时,门客整日里Happy就行了;关键时,must为主子出谋划策,帮助主子度过难关,比如:信陵君的门客侯嬴,关键时为信陵君策划出窃符救赵;孟尝君被困秦国脱困,鸡鸣狗盗为孟尝君打开秦国的城门,逃离秦国。

        从上面的故事中可知,虽然春申君们花大价钱养众多门客,关键时出上力的也就极少数,看似大部分钱养了无用的门客,但是不养闲人哪能招来贵人,几千年前战国权贵显然就已经明白这个道理。所以,秦灭六国以后,历朝历代,权贵都有养门客的风俗。

        本朝消灭私有权贵,私人养士也就戛然而止了,士还是有人养的,主子换成了公家,可以理解为高校老师就是公家养的士。近来高校为快速提高知名度,普遍采用一种“非升即走”的科研教学岗位人员管理模式:在约定的时间,职称不能升到上一级职称,就要被解除劳动合约。打个比方,你是博士,被录用为讲师岗位,约定三年要升到副教授,那么三年考核(论文、科研项目)必须达标,获得副教授职称,才能继续留下,否则,就只有离开,所谓高校不养“不养庸人”。须知,科学是要有漫长的积累的,没有相当漫长时间的冷板凳,是不可能有真正科研成果的。这种三、五年就要出成果的急功近利做法,不是逼得老师们造假吗?类似的道理,古人都懂,怎么现代大学领导不懂呢?既然要养士,就必须不计成本,包括养一些看似暂时无用的闲人,才能在关键时刻冒出有用的贵人。

                安徽省立医院肿瘤内科杜剑平

                                  2024.4.1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