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我的座位前后左右的,都熟悉我椅子后面的那个大纸箱子。
到了高三,买东西从来都是成箱成袋的买。尤其是吃的喝的,吃腻一种再换一种,就导致我后面的大箱子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零食。老师们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管了,每到大课间就是我们开始大快朵颐的时候。我的零食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化,先是吃旺旺,仙贝啊雪饼啊一大袋一大袋的卖,然后爱上了魔法士干脆面,足足买了5箱。后来吃上火了就改吃小面包。真好吃啊,松软可口,清香不腻。后来还是吃到了一种极限,于是就开始吃金麦圈和玉米棒。这个也容易上火,开始吃小鱼果。于是又开始买果汁,meco,到最后开始喝真果粒。
班里的同学都很诧异于我这种成箱买的做法,但是其实大家都大同小异。其他人都在教室前面的柜子里置办一柜子的吃的。面包辣条,果汁小蛋糕,汽水鸭脖子。在关键时刻还是非常有能量。
主要是食堂的饭也实在是吃腻了。我和007还买了三瓶酱,拌饭吃真是很香。并且还研究出了一瓶酱的消耗规律,在开吃的头三天里,它会消耗97%。并在接下来的10天内慢慢吃完3%。毕竟只要你把酱放在餐桌上,你的前后左右也会来挖一勺。
一开始我吃饭什么的也都正常,晚上饿了也会去深夜食堂买个饼,小卖部买个饮料之类的。但是到了高三后期,学校开始调作息,早上没必要那么早起床了。当时宿舍里在开玩笑:“看我给你表演一个,从此与早饭说再见。”没想到一语成谶,再没有吃过学校的早饭。毕竟考试多,而考试的话就比较晚,自然就起不来去吃早饭。以至于我在高考的时候早上也只喝了一点稀饭。
但是学校给我们晚上安排了加餐。名字都很好听,网红饼,重庆酸辣粉,酸汤面片,西红柿鸡蛋大炒面,蛋炒饭,煎饼果子。但其实也就那样,而且学校还要扛着个摄像机跟过来拍我们。我们只能露出虚假的笑容,压低了嗓子说形式主义。尤其是重庆酸辣粉,被我们高度概括为——重庆大粉条子。
到了高三我脑子里只有两个强烈的愿望。一个是睡觉,另一个就是吃。睡觉的愿望有时候还没有那么强烈,但是高三一旦放假,到了万达,除了吃以外,我脑子里没有任何别的念头。好快乐,好快乐,如果可以吃的话就好快乐。先去吃个麻辣烫,还是吃个牛肉面,吃完再去吃口关东煮,再买个章鱼小丸子,回学校要不要带个饭团?果茶当时也得喝一点,如果晚上要周测的话,最好再带个椰不二,茶百道当然也可以。
而且到那个时候也不关注体重的问题,学就对了,考就对了,吃就对了。同桌的郭老大的老妈送饭比较勤快,时常在晚自习结束之后带来一些惊喜。放小假的时候外卖也可以比较普及,那就多吃点炸鸡,多带点年糕,多吃点大盘鸡。
高考前和高考完的那一周里,更是摄入了太多的快乐水和健力宝,的确也感觉到了热量的膨胀。但是当时讲究的是一个士气大振,也没有管这么多。后来萱妹中考,更是阴错阳差干了三顿比格。
再加上一个所谓的高三压力肥,不胖是不可能的。
我自己最钟爱的一个笔记本上贴了贴纸。第1个是李大钊在问:“今儿吃什么?”下面是自己画的小孩,各种吃。
吃啊吃啊,吃进去书本,膨胀了精神。
在这里向每天晚上都在操场走三圈的周姐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