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群里面看到这个话题。
在高三初的时候,一口气读完了《平凡的世界》,那时候感觉才刚刚理解成长这个词。
看着路遥笔下的人物,孙少平,金波,田润生,郝红梅,田晓霞,孙少香慢慢成长。在看这本书的短短几天经历了孙少平的平凡而又漫长的青年时光。
合上书的时候我只感到激动,我突然也想快点大,“快速成长”这个词便是这时出现在我脑子里的。看到路遥写“对待生活的理想要向宗教徒对待宗教般充满虔诚和热情”写“认识了这一点,少年就不会玩世不恭。”我便由心底里激动,我不听地催促我,快些成长,快些成长。
那时我眼里的我很不堪,不自信,不努力,不自律,不积极。
那段时间我常常在想,一个成熟的人,长大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
我看到过许多答案,《麦田里的守望者》里的一句话:一个不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刘同说成长是不断把自己身上的不好的东西慢慢剔除的过程。
还有好友跟我说的一句,成熟是能够换位思考。
我至今没有找到我心目中真正关于成熟的含义,但是成长,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看完《平凡的世界》之后,我看了史铁生,看了余华,看了余秋雨,看了古龙金庸,看了村上春树东野圭吾。看了许多外国名著,给我成长启示的,有《飘》《简爱》《包法利夫人》《牛虻》《大卫·科波菲尔》。
我仍是没有触及到成长的真正意义。但我感觉到每一部作品里的主人公有的都是独立的思考和强大的内心。随着年龄越来越明显。
我越来越了解清楚了思考的意义,即使我不知道怎样才算成长。但我知道只要我还在思考,靠自己的脑袋,那么我就还在行走。我就在慢慢攀爬。
我知道独有心灵是不管用的,行动也必须跟得上。我憋了一口气,觉得不应该远远地落在别人后面。
脑子里也许都是路遥的“劳动”观念。路遥信奉能用自己双手劳作的人,他把自己的写作也看做事劳作,是必须缓慢坚定和痛苦的。
那么我眼中的成长也必然这么进行。是每天很早起床,是中午飞速吃饭,是经过一天沉重学习后到操场上慢慢跑上四圈。
我的生活过得越来越沉重,但却无比坚实和厚重。
在经历过很久努力得不到任何回报的时候,新生绝望的怀疑我做的事情是否会有用。我拼了命追赶,拼了命比别人多那么一两个小时的学习,最后都成了泡影。
然而最终的结果安慰了我,也让我明白了,成长都是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熬出来的。
无论你是想要学习成绩,想要曼妙的身材,想要强大的内心。
你要用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去琢磨你学的东西;你要花一个又一个小时挥汗如雨;你要不停的接受考验,锤炼自己,不停追问与打磨自己。
成长是一个时辰一个时辰熬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