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叫马达加斯加,但是这里没有朱利安国王的I like to move it move it。
动物嘛确实有一只大猩猩
这部《马达加斯加》是由立陶宛的维尔纽斯小剧院(the Small Theatre of Vilnius)剧团制作,由立陶宛国宝级戏剧导演里马斯·图米纳斯执导的一部历史寓言剧。该剧团受到蓬蒿剧场创始人王翔的邀请,参加本届南锣鼓巷戏剧节。
剧情简介
立陶宛未来的精神领导帕克斯塔斯降生了,父母希望他认清自己的命运,过上平凡安稳的生活。当时(1921-1945年)的立陶宛处于德国、波兰、俄国大三重挤压之下。作为青年知识分子的帕克斯塔斯认为父母的观念是陈旧的,行为是愚昧的,他希望为立陶宛寻找海外的土地来使国家有能力抵抗周围强大的国家,让人民能够拥有心灵安栖之地。于是他开始在世界各地巡游,向着大海出发。
在海边,帕克斯塔斯第一次遇到了女诗人萨丽。萨丽是一位向往热烈爱情的女子,她的诗里满溢着这种向往。为了寻找向往的生活,她和女伴米莉一同前往巴黎。
帕克斯塔斯找到了驻法大使奥斯卡,向他描绘了自己伟大的计划,然而举手投足间充满法式优雅的大使用各种外交辞令转移话题,只想请他吃菠萝。
帕克斯塔斯终于来到了马达加斯加,认为这是一个理想之地,能够实现他的伟大计划。可是后来发现,离开了故乡的土地,根本不可能保留立陶宛人民的精神。
萨丽和米莉为巴黎光鲜的外表所倾倒,在遇到同乡海莉之后,却发现光鲜背后并不是自己向往的生活。于是一起回到故乡,继续各自的生活。
十年后,三个女伴再次聚首,讲述各自的境遇。米莉问萨丽,为什么这么多年的空虚之后才又回来。萨丽说,是我自己将诗打碎,立陶宛人用镰刀扼杀了大海。
帕克斯塔斯和萨丽再次相遇,他的乌托邦计划和她曾经的期盼都已经破灭。他们意识到彼此命运相似,但一切已经太晚。萨丽病了,她拒绝朋友送她去莫斯科治疗,带着未完成的梦想离开了世界。
帕克斯塔斯在无奈中呼吁同胞们回家,回到曾经的土地,回到还没被发现的新的土地。无论是精英还是人渣,家里都有我们的地方。回家,回家。
关于本剧
剧中主人公卡兹米耶拉斯·帕克斯塔斯的原型是立陶宛著名地理学家卡兹·帕克斯塔斯(1893-1960)。
20世纪的立陶宛很难再找到这样一个名人:文化、地缘政治和社会思想丰富,敢想敢做。
作为一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和公众人物,帕克斯塔斯被誉为“空头宣传部长”、“自由欧洲前行者”、“尤利西斯”、“立陶宛游子”、“激进爱国人士”、“国家使者”、“国家宣传大使”以及“立陶宛的西塞罗”,人们还将之与亚伯拉罕·林肯和亚历山大·冯·洪堡相提并论。他还是另一个“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毕生都致力于寻找新大陆。
帕尔斯塔斯不仅使用理论方法,他还采取各种直接行动应对各种威胁,在维护立陶宛和中欧时做出无可替代的贡献。这些行动包括尝试建立中欧基督教民主联盟、“后备”国土即所谓的道斯瓦(立陶宛神话中的精神世界)以及建立巴尔托斯堪地亚联合会的想法。由于预料到这片土地的悲剧命运,他试图把立陶宛“迁移”到非洲。
曾经纳入考虑的地区有魁北克、巴西的圣保罗、安哥拉、马达加斯加。后来还有委内瑞拉,但因为当地政局不稳定所以放弃;于是决定在英属洪都拉斯建立殖民地,都已经与该国当局开会讨论购买或者租赁事宜了,可是由于该国的独立运动,这个项目又失败了;最后一个地方选在了巴哈马,但是由于国内的支持力量日渐减弱,最终未能得以实现。
剧中女主人公萨丽的原型是立陶宛著名女诗人萨勒梅亚·奈里斯(1904-1945)。直到今天,她都被认为是独立早期杰出的女诗人。
1940年,她是去莫斯科的代表团成员之一,请求苏联接收被德国占领的立陶宛。1945年,她在莫斯科医院死于癌症。
事实上,这两位主人公的原型从未谋面,是导演图米纳斯安排他们在剧中相见。因为他们都是空想家、理想主义者,胸怀远大的抱负和疯狂的想法,然而又都失败了。
追寻梦想的你,不要担心结果如何,重要的是,你去做了。
当走进任何一个历史场景的时候,你都会回到自己的童年。但我们不能被自己出生的时代所限制,而裹足不前。因为我们都从过去而来。
——《马达加斯加》导演里马斯·图米纳斯
When you move to any historical context, you always return to your childhood. We cannot perceive our continuity by limiting ourselves only to our date of birth. We are all from some time ago.
Rimas Tuminas, director ofMadagascar
点赞是最好的喜欢,关注是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