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生了七个孩子,不算夭折的。头围两胎是女儿,其他的全是儿子。
儿子辈依次数下来,大伯是最沉默寡言的一个,因为他入赘到别家去了,所以生的孩子都不跟自己姓,在叔叔伯伯里面好像特别没有存在感。二伯家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三伯很早就去世了,四伯是个小镇老师,老五就是我爸。
数下来,二伯家的女儿是最多的。小时候伯母很嫌弃女儿的,这些年看着女儿越来越亲厚起来,归根到底还是女儿更有出息,更贴心,更照顾他们两个老人。
二伯母刚跟二伯结婚的时候,二伯的耳朵还是好的。后来不知道怎么就得了中耳炎,只能影影绰绰的听到一些声音,再后来就聋了,完全听不到了。二伯父的脸上很少看见怨天尤人的神气,大部分都是悠然的,只能沉默。他的孩子都是和一个沉默的父亲,和一个尖叫的母亲相处而慢慢成长的。
也许这么说二伯母也有点苛刻,毕竟哪个女人结婚了,丈夫忽然残疾了都是一场飞来横祸。
小时候我总是回老家过年,大姐比我大四岁,饮驴喂羊都是一把好手,但就是懒。长的白白的一个圆脸盘,小小的眼睛跟妈妈特别像。性格掘强极了,听别人说有一次秋天割小麦,大家都割的很热了,太阳热辣辣的晒了,我爸这几个兄弟还有别处过来帮忙的人都在,我爸叫我这个大姐去帮他们拿水喝,水在另外一个地头上,大姐非倔着不去拿。把几个大人都惹不高兴了,但是下不去手打她,只能作罢。小小的年纪就很有反抗精神。
过年要吃糖,但是糖太少了,一会就吃完了,我们手里捏了一毛钱要去买。谁知道卖糖的那里忽然窜出来一只大狗,吓得我们几个哇哇乱叫,大姐给我们殿后,屁股被咬了一口。
上高中的时候,大姐家和我们家有一些小过节,我们好久都不走动了。我们上的是同一个高中,但是不在一个班,我们三年竟然都没有见过面。后来听说她们中午都没人给做饭,要么就是食堂吃,要么就是吃泡面,冬天烧的炭不够,也不知道过冬冷不冷。
经过这三年的冷淡,我们已经很少联系了。后来我在北京上学,她也到北京来了,刚开始在郊区的一家幼儿园教书。后来终于见到她了,约她一起去故宫玩。那天太阳很晒,她走过来的时候我都很恍惚,以前灰头土脸的小丫头已经完全不见了。她长开了,脸色特别白,是那种水水的白,撑着一把防晒伞,一身淡蓝色的连衣裙,一双中跟的凉鞋,整体搭配的又舒服又好看。我跟她用家乡的话搭讪,她直接用普通话跟我交流起来了。一路上我都讪讪的,她跟我说了一会就跟旁边的人说话了,话说的很漂亮,懂得的也很多,故宫展览的文物她也能说的头头是道。
仿佛了了多年的一桩心愿似的,那之后我们就彻底的不联系了。但是还是会想起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