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地思考建筑”
这个词很抽象。在我几乎完全不认识石上纯野先生前,我不知道他会如何谱写“自由”的建筑篇章,更没有想到我会如此沉浸在他的建筑故事中、感动到无法自拔。
从踏入他的第一个作品《荷兰迷宫公园游客中心》开始,我的身体、灵魂便开始变得酥软,享受着自由建筑带给我的无限自由。
他的作品十分善于从自然中获取灵感。而且与我以往所认识的善于熟练运用自然元素的设计师不同,石上纯野的运用是“润物细无声”般的,不刻意改变环境,而是尽可能地从中取样,使建筑和环境融合得自然而巧妙,并且让你深以为然:这个环境下就该是这样的建筑,这样的建筑就该在这个环境中。互不可分也。
他几乎全面地思考了自己创作的建筑会带给置身建筑中的人们怎样的空间体验,“空间体验”,是石上纯野很在意的一方面,而对于如何制造空间感,先生也有近乎完美的拿捏。
平和之家,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建筑。 里面有一艘小船,看到了吗?你可以安静地躺在上面,冥想、内观自省。这个坐落在北欧丹麦哥本哈根的和平之家,形态像一朵云。海面为地,云朵为天,人们经由一条地下通道可以进入这个空间,进而到达一个被海水包围的平台上。四周的洞上有玻璃窗,夏天可以打开,冬天可以关上。打开的时候,海浪便从四周的洞涌进,云屋内因而有了与外部海面不同的波浪~而冬天关上玻璃窗时,海水便无法从洞直接进入。但内外的海水却还如连通器般在云屋的底部相连通着,交互着。被包裹在建筑里的海水可以吸收和保存太阳的热量,还能起到保温的作用呢。
而展馆内每个作品的文案都做得很棒。建筑师本就是诗人,难能可贵的是翻译也尽可能保留了原文的诗意。
“在海面上建立一座礼拜堂,
一个超越宗教的界限,可以沉思世界和平的地方。
……
海面与建筑躯体间有了充足的光线,空间因而诞生。
建筑内便充满了风景。”
其它的大部分文案也很美。每一段文字都让我想象很久、很久。
每一个建筑作品,从设计到最终落地,真是要经历太多的困难和挑战。而设计师却未必是整个项目的核心。核心可能是最开始想要设计师设计建筑的那位“甲方爸爸”。设计师也投入了无数的精力和心血,对待这些建筑不亚于原本想造这座建筑的人,甚至更甚。而到落地,要经过太多人和事,当地法律、工程师、供应链、原材料等等等等,而其间涉足的人也形形色色。而他们,未必能有与设计师们对这座建筑同样的认识——我们在共同完成一个伟大的作品。他们只是一个生产线上小小的一个环节、一个小小的人物。于是我又想起Jone曾对我们说的:你的人生,取决于你如何看待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一个盖房子的人,可以想着“我在搬砖”,也可以想着“我在造房子”,也可以想着“我在建造上帝的家园、一个伟大的作品”,而这些不同层次的认知,便会对你的行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反作用。你可以干得很被动,觉得生活很平凡很黯淡;你也可以很有自我满足感,活得有希望有动力;甚至,你会每天都期待着工作,视它为事业、视它为实现自我的途径,并且时时刻刻享受着灵魂高度与实现价值的完美契合。如此,如此,要是大部分人都向往着更高维度的认知能力,生活该会多么美好呢。而一切的执行,都会变得顺畅很多吧。因为那是精神的交流啊。
最后来到了放映厅。很感动恰好屏幕上放映的是石上纯野先生在分享他的创作经历和他对建筑设计的思考。
我感觉他是很温和的。虽然起初在看他介绍作品的视频时觉得他真是一个鬼才设计师,嘴角轻扬藏着笑。他思考了很多很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和价值观,而作为设计师,最好不要把自己的风格和价值观硬生生地放到自己的作品里。先生强调一种更为和谐、自然的方式,并不断寻求着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物与物等之间完美的平衡。
“每当我有了一个新的想法,我便会不断地问自己:如果我设计了这个建筑,周围的环境会变吗?会变成什么样呢?整个社区的生活呢?人们呢?他们会喜欢这样的建筑吗?我又想传递给他们什么呢?” 由此,先生的每一次创作,都绝不是只出于一时的灵感迸发,而是经过了反反复复的思考、打磨,在寻求了无数的平衡后、完美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作为建筑师,我们都渴望建筑能尽可能长存,哪怕很多建筑在被设计出来后并不会按着设计师所想的用途去实现。就像帕特农神庙,我每次走向它,都仿佛能清晰地看到它过往的样子。虽然它已经惨败不堪,很难全面展现最初的样貌,但我仍能感知它的结构,并由此在脑海中浮现出它当年的模样……我希望我的建筑也会如此。”
他珍重每一次创作的机会。
建筑师难得能对他所要设计的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控,所以有这种机会便更是难得。石上纯野先生提到了他策划一次艺术博物馆展览的项目。我们是不是会觉得,策展与建筑没什么关系?但先生却格外珍惜这个机会——他能有机会从全局角度审视一个博物馆与其中展品的关系——如何更好地让建筑展现物品,让物品到达观众。我由此很受启发,这大概才是真正的设计师吧。不论接到什么项目,都能用最浪漫、有趣、创新的视角去看待它们,并设计出灿烂的火花,给被设计对象一个崭新而富有设计感的诠释。
建筑家真的是大神人。
在他们设计建筑的时候,只要有窗户,那么窗外的风景也全被他们设计好了——人们会如何看到窗外的风景?人们和风景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建筑和周边的环境呢?所以难怪石上纯野先生说到:“我从不觉得设计一个园林景观是多么了不起的事。”他们设计的,可是比这些更高纬度的系统工程啊。
(很棒吧!从水平的窗户望出去,是延伸的风景。 带有斜坡的绿地风景由此也代替了墙面。)
听了先生的一席话,我也终于茅塞顿开。之前对“设计”“艺术”的模糊和犹豫不决,在此也终于有了比较清晰的答案。而石上纯野先生精湛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能力,是那么令我感动。并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师们逐渐跳出由“功能”来定义建筑的简单思维,而是更多地考虑各元素之间的关系、人们的体验、自然的可持续等等更有意义的命题,也是更符合现当代价值观、时代趋势的设计命题。“我们要设计越来越多真正符合人们需求的建筑,我们要为大多数人设计。”
我看到,设计师们,正在承担着社会中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他们的人格魅力,也让我深深的着迷……我也更加觉得,日本、日本的设计师们,真的是一群了不起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