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山水画的艺术特征及其代表人物

五代十国,山水画步入发展期,并逐步走向成熟。

一些画家进而深入自然,创造了真实生动的重峦峻岭和秀丽风光,并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北方以荆浩、关仝为代表,作品多表现重峦峻岭,画风气势宏伟,雄浑壮阔;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作品多描绘江南秀丽风光,画风平淡天真,秀美抒情。

总的来说,五代山水画已经成熟其特征表现在:

第一,出现皴法

唐代青绿山水空勾无皴,山水画用笔发展到五代,皴法作为一种辅助性用笔逐渐完备,如斧劈皴:用来描绘北方山水,山水画中之北派;披麻皴:用来描绘江南山水。

董源水墨山水,皴擦点染结合并用,创造了披麻皴和点子皴等表现方法,成功地画出山川远近层次和烟云气氛,具有革新精神。

第二,构图上出现全景山水

全景是对多视点看到的景物的综合,视点是动的,集高远、深远、平远于一体。

宋人形容关仝山水形象“上突危峰,下瞰穷谷”,“石如刮铁”,树木“有枝无干”,景物浑然一体,表现出北方山川俊伟荒寒的景象,令人观之“悠然如在灞(bà)桥风雪中,三峡闻猿时”,被称为“关家山水”。

第三,描绘客观现实

画法是写实的,南北方风格迥异。

比如荆浩所描绘的多为北方雄伟的自然山川,崇山峻岭、层峦叠嶂,气势宏伟而壮观。

代表作《匡庐图》,表现了巍峨山峰及山脚下幽居的景象。

关仝多描绘关陕一带山水,写景绘形更为概括简练,笔简气壮,景少意长,善画秋山、寒林、村居、野渡等景色。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