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讲自己的投资风格是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费雪,巴菲特还说投资的第一条原则是保住本金,第二条原则就是记住第一条。
为什么说是85%的格雷厄姆,因为格雷厄姆特别强调的是投资的安全边际。认为只有股价严重背离其真实价值的股票才具备投资价值,甚至还总结了一些具体判断股价低估的标准。如果没有这样的股票出现,就一直等待,知道机会出现时才出手。格雷厄姆的投资观念和巴菲特后面讲的保住本金的说法基本是一致的,价格和价值背离的越多,保住本金的可能性就越大。85%说明巴菲特认为保住本金更重要。
为什么还有15%是费雪,因为费雪的投资理念和格雷厄姆有严重不同。格雷厄姆只看到了股票的安全边际,并没有强调股票的成长能力。也许在本金不亏损的情况下,股价会长期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小幅波动,并没有多少的增长空间。所以,费雪强调的是公司主业的可持续成长性,只有具备成长能力的股票才有快速增值的潜力。如果公司一致处于这样一个快速增长趋势中,就一直持有,直到公司的增长趋势发生改变为止。
巴菲特将投资比喻为滚雪球,格雷厄姆强调的是安全,即要有长长的坡;而费雪强调的是利润的增张速度,即要有厚厚的雪。两者是不同的维度,并不矛盾,可以辩证起来进行思考。但实际在投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巴菲特的很多理论在中国的股票市场上可操作性很差。因为具备成长能力的股票往往估值过高,即安全边际很低;而安全边际低的股票,往往在成长性上又不被市场所看好,这样就容易形成了一种悖论。所以,有人根据这种情况总结了另外一种新的说法,投资是应该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公司的股票。
投资之所以复杂,就是因为商业环境总是变化的,而普通投资者由于知识面认知的不足以及信息获取的劣势,往往在市场上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所以,对于优秀公司的理解和价格合理性的理解都会不同,在判断时往往会处于一个比较混沌的状态。我们在市场上经常会看到一些非常难以理解的现象,比如一些高科技的芯片公司,明明盈利能力很弱,也不具备什么核心的技术能力,但市场却给予了非常大的想象空间。即使利润亏损,股价也高高在上;再比如一些商业银行,明明盈利能力很强,十几年来都有稳定的盈利回报,但市场并不领情,PB往往都在1倍以下。市场则会给出很多不同的解释。对于芯片股解释为现在盈利能力不行,未来市场空间则会巨大,但芯片市场是个完全竞争市场,有谁能够看清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一定能够打败其他同行,脱颖而出呢?再比如银行的低估值现象,市场又会解释为银行有很多隐形坏账,如果这些坏账爆发出来,低估值就不存在了。那么问题来了,银行坏账率和国家整体的宏观经济形势紧密相关,目前中国的GDP增长率在主要的经济体中仍然是最高的,而增长为负的一些主要国家的经济体,银行的估值水平也没有中国的银行估值这么低。所以,对于这些现象真的很难以用教科书中的方法进行解释。我想如果巴菲特本人在中国,他可能既不会投资芯片股,也不会投资银行股,因为格雷厄姆和费雪的相关理论在中国市场上可能是失效的。巴菲特曾经说过一句话,投资要选能力圈范围内的股票。对于芯片股和银行股,可能巴菲特会以在能力圈范围之外,均会进行排斥。
金融市场上有个所谓的“市场先生理论”,认为市场先生有的时候会犯错,会产生价值和价格严重背离的情况,但市场先生最终会纠正错误。市场上还有一个说法,叫做市场永远是对的,因为即使市场先生出现了错误,但市场就是真实的价格反馈,市场先生错对并不重要,市场当前的价格会马上反馈盈亏。强调“市场先生理论”的投资者可能更多的属于长线投资者,更多的看公司的基本面。强调市场永远是对的投资人更多属于短线投机者,更看重公司的短期股价表现。投资理念不同,决定了看问题的角度。但不管怎么样,巴菲特的两位导师格雷厄姆和费雪作为非常成功的投资者,对于我们掌握正确的投资理念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