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是千千万万人民心中的巾帼英雄,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抵御柔然,保家卫国,是古代一位传奇的女中豪杰。
北魏年间,有一个名叫花弧的将军,他在战争中受了重伤回老家养病。花弧有三个孩子,大女儿花木莲,二女儿花木兰,最小的孩子是个儿子,名叫花雄。
花木兰活泼可爱,从小喜欢舞枪弄棒,曾做过军人的父亲就把他当男孩子来培养。她十来岁时,父亲常常带她到村外小河边教她骑马、射箭、舞刀、使棒。空余时间还喜欢看父亲的旧兵书。就这样,当她出落成一个漂亮的大姑娘时,既能在家帮妈妈做饭,纺棉织布,缝衣绣花,又能像男孩子一样出门打猎。
这年,木兰十七岁,长成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武艺也更加精进,手中一杆枪使得出神入化,连爹爹也招架不住。
一天,衙门里的差役来人说“北边国境柔然入侵,朝廷准备征兵打仗,花弧也在征兵之列。全家人不知道该怎样对待这件事。
军情紧急,没几天工夫,战书就不断地传来,花弧一家愁得连饭都吃不下了。爹休弱多病,弟弟年幼,木兰看到这种情形,心里难受极了。她像往常一样,回机房织布,坐在织布机前,满脑子都是爸爸拖着年迈的身躯,挥着残垣的锈剑与敌军拼杀。她再也没有心思织布,木兰想,假如我是个男孩,就能替爸爸上战场了。
第二天,天没亮,木兰悄悄出了门。她买回一匹白马,配上新马鞍,又买了一身盔甲,女扮男装穿戴整齐后,回到了家里。她决心已定,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并再三恳求,一家人实在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爹娘只好含泪答应了她。
河水哗啦啦向北流,晚秋的风呼呼地吹着,现在已经有了冬天的气息。木兰和父母姐弟道别了,大家眼泪汪汪,依依不舍。木兰忍着眼泪,骑上马,猛地一挥鞭子,头也不回地走了。
木兰和同乡的伙伴们一路奔波,很快来到黄河岸边。浑浊的黄河水咆哮着滚滚向前,木兰看着奔腾的河水,突然觉得增加了许多豪气。
战士们在黄河边休息了一夜,又拔营向北前进,路越走越荒凉,天气也越来越冷,离柔然也越来越近。路上,他们看到荒芜的庄稼地,看到那些衣服破烂、拄着拐杖讨饭的百姓,心里对柔然人充满了仇恨,恨不得马上冲上战场,杀光那些贪婪的人。
能为父分忧,使她一点不觉得疲乏,能报效国家,让她信心百倍。木兰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她的英勇很快得到了元帅的赏识,并多次被提拔重用。
寒冷冬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一夜之间,在每个营帐前,都堆起像小山那么高的雪。一年、二年,寒冷的冬天,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木兰慢慢适应了那里恶劣的自然环境。
她和战友们,在那人烟稀少、天寒地冻的塞外,冒严寒,战风雪,与柔然军队展开殊死搏斗,经历了上百次战役,连接打了好多次胜仗,花木兰的名字响遍了整个军营,就连柔然人也知道了,北魏有一个漂亮的花小将,作战勇敢,熟读兵书,非常有计谋。因为战功显赫,她成了一名将军。
北魏人一步步前进,夺取了柔然抢占的土地,柔然人一步步后退,放弃了他们抢走的人口。战争一连打了十二年,柔然人终于被打败。木兰他们可以得胜回朝了!
大军回到京城,元帅大力向太武帝举荐花木兰。太武帝见到年轻英俊的花木兰非常高兴,下旨封花木兰做尚书。
木兰一听就急了,她恳求说:“皇上,木兰已经多年没有守在父母身边尽孝了,现在战乱已平,请皇上恩准木兰的愿望,让臣回家陪伴父母吧。”
太武帝当然不肯失去这员前途无量的猛将,可是花木兰再三恳求,太武帝只好答应了花木兰的请求。
追随花木兰的许多将士也都请求回归乡里,他们拥着花木兰,回到花家庄。花弧一家人听说木兰回来了,早早就到村口迎接,他们见到木兰,都欢喜地流下泪来。
木兰请战友们在厅堂歇息,她回到自己的房间,摘下帽子,梳理柔顺的黑发,重新戴上女孩喜欢的头饰,穿上漂亮的裙子,走出房门,笑眯眯地看着昔日的伙伴。
战友们都觉得很好奇,这是怎么搞的,为什么这个姑娘像花将军啊?
“我就是花木兰啊!”木兰调皮地用以前的声音一一喊出战友们的名字,战友们听了全都惊呆了。
花弧笑哈哈地向大家讲述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秘密,从此,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事传遍了五湖四海。
花木兰代父从军成为一种民族精神,代代相传,永远存在于民族血脉之中。每逢国家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这种精神就会迸发出惊天动地的力量,扭转乾坤,保佑神州大地山河无恙。
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忠孝双全。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将花木兰的故事改编成了动画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
《木兰诗》被列入中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人世代诵颂。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长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保卫国家,可歌可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