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15时左右,据日媒报道警方和消防部门消息,在广岛县东广岛市的广岛大学,一名研究生报告称“有东西爆炸,砸伤了我的眼睛”,已被送往医院。据悉事发于广岛大学科学学院,并且有可能当时正在进行某种实验。
报道称,当时这名学生做完实验清洗器材时,发生了爆炸。目前具体原因仍在调查中。
另据TBS报道,据日本警方和消防部门消息,当日下午临近3点的时候,一名广岛大学相关人员向消防部门电话求救称,“有东西爆炸,伤了我的眼睛”。
在这起事故中,一名24岁的男研究生被送往广岛市一家医院,他面部和眼睛受重伤,但意识清醒。没有其他人受伤。
广岛大学上一次发生实验室事故是大约半年前。2022年10月5日下午,广岛大学一名男大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发生化学爆炸,导致他面部、颈部等部位被烧伤。
事故发生在广岛大学科学大楼的一个实验室里。据消防部门称,一名20多岁的大学生在这次事故中面部和颈部被烧伤,被送往医院。
据介绍,广岛大学是一所顶尖的日本综合性国立大学,与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东北大学、庆应义塾大学、早稻田大学等13所高校同时入选日本文部科学省的“顶尖型”超级全球大学。
学校创立于1874年,1949年合并广岛地区其余7所国官立大学及一所广岛的市立大学成为新制大学,2004年实现国立大学法人化,至2017年拥有11个学部和11个研究科。广岛大学有东广岛、霞、东千田3个校区。在 2023 QS 世界大学排名中,广岛大学位居第338名,日本第13名。
大学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
香港大学:2022年12月,一名来自内地的男博士研究生,设置实验反应装置后,离开实验室,怀疑份量及操作失当,导致一个装有高浓度、强碱性氢化钠的烧瓶突然炸裂,化学品喷出两三米外。当时实验室内有另一名来自内地的女博士研究生,女博士生脸、颈、眼角膜被高浓度化学品灼伤。伤者眼角膜受损流脓,多处皮肤严重灼伤,估计至少需要一年康复期,甚至面临永久性视力受损和毁容的风险。
中南大学:2022年4月20日,中南大学实验室内发生爆燃事故,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一博士生在事故中大面积烧伤,事故具体原因尚不知晓。但据网友爆料,伤者在做实验时由于高温金属粉末进入气管和食道,覆盖全身80%以上的皮肤持续燃烧,皮肤大面积烧伤。当时实验室已封闭。
2022年4月26日,据极目新闻报道,此事属实,受伤学生为该院一教授所带博士生,目前在湘雅三医院重症监护室,暂不能探望。同时,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一工作人员称,目前学院领导正在积极了解情况,伤者有专门人员在照顾,其他情况暂不了解。
中山大学:2021年7月27日,中山大学药学院发生一起实验安全事故。中山大学药学院发布通报,称实验室在清理此前毕业生遗留在烧瓶内的未知白色固体,一博士生用水冲洗时发生炸裂。炸裂产生的玻璃碎片刺穿该生手臂动脉血管。随后,该生已经被送到医院救治。
南方科技大学:2021年7月13日,南方科技大学官网发布通报,称现场一名头发着火博士后实验人员经诊断为轻微烧伤,学校已启动应急预案,事故实验室已经封停,正在进行事故原因调查。
随着国家环保部门对危险废弃物管理的日趋规范和更加严格, 全民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加强。目前, 我国实验室产生的多数是通过有危废处置资质的环保企业集中处置。废弃物清理工作包括分类编号、更换或加固包装、分堆打包和计量登记等步骤。废弃化学试剂的分类清点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 约占到处置成本的一半。
从而造成了一种怪现象, 就是处理一瓶废弃化学试剂的花费远高于购买一瓶新试剂的花费, 而且处置危废的环保手续复杂。于是,处置废弃化学试剂就给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完成清理需要的时间成本也就在无形中增加了。
一般情况下,都是各个实验室内部人员先自行清理,再统计情况报送至废弃处置公司进行收尾工作,所以作为第一道清理工作的主力军,硕博生一定要注意以下最为基础的问题:
化学试剂回收处理
1、固体废弃物
分类:干燥的固体试剂;色谱分离用的吸附剂;用过的滤纸片;测定熔点的废玻璃管,一些碎玻璃。
处理方法:回收;盛放在指定的容器中;有毒性的,先经过处理,减少其毒性。
2、水溶性废弃物
特点:水溶性;具有一定的毒性。
处理方法:化学处理,酸性或碱性物质先中和,并且用大量水冲洗干净。不随便倒入下水道。
3、有机溶剂
特点:通常是不溶于水的;有很高的易燃性。
处置方法:倒入贴有合适标签的容器分类存放;在合适的地方将这些溶剂点燃,而不应当倒入下水道。
【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本平台仅作分享、传递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