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我们只需做一个“麦田守望者”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天看万维钢老师的专栏,专栏中提到这样一个故事:

新生儿也有白内障,以前医生担心孩子太小,所以想大一点了再做手术,结果等孩子大一点了做完手术,手术也做得很成功,但是孩子却还是看不到外面的世界。
原来视觉并不是出生就发育完好了,它是孩子出生后一边成长一边接受外界刺激慢慢发育完成的,一旦大脑发育时错过了外界视觉的刺激,即使以后有机会接触外界也没有了视觉。

联系到孩子的成长也是同样的道理:必须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

成长的每一步都需要正确的外界刺激和配合,威尔逊提出一个概念叫“严格的灵活性”。

以前我们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上辅导班,我们必须也上,生怕落后点什么;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学各种兴趣,也给孩子毫不犹豫的报上名,还美名其曰的冠名“为了他们的好。”总之,生怕一切落后于别人,生怕孩子落后于起跑线。

可是,对于孩子那个年纪,所有的这些真的都是对孩子“好”么?

万维钢老师还提到一个小鸟的故事。

小鹌鹑一出生就知道跟着妈妈走,因为他们在肚子里的时候就有了听觉,能够辨别出妈妈的声音。
在蛋壳里的时候,小鹌鹑能从隔着蛋壳听见妈妈的声音,但是却感受不到光线。
有人做了个实验,提前让小鹌鹑从蛋壳出来,用光线刺激小鹌鹑,提前让她感受到了光,这时小鹌鹑就不会跟着妈妈了。

因为提前的光刺激打乱了小鹌鹑的正常的视听觉发育。

所以对于成长,在合适的时间给予合适的刺激,千万不能打乱了顺序。

对于孩子也是一样,我们只需做一个“麦田守望者”,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他合理的帮助,而在其他时候,我们需要的是远远的守望,而不是揠苗助长。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