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识规矩颂学记》第一讲:略讲八识心王--第八阿赖耶识
第八识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也译为“藏识”,因为它有能藏、所藏、执藏三种意思。
“能藏”,是第八识能够含藏前七转识诸法的种子,事实上也就是说能够含藏宇宙一切万法的种子,称为“能藏”。
“所藏”是前七识,一切的杂染有漏法起现行的时候、发生作用的时候,能够熏习种子于阿赖耶识之中,这个时候新种子称为“能藏”,阿赖耶识称之为“所藏”。
“执藏”又称为“我爱执藏”,第七末那识一直执着阿赖耶识的见分以为是我,然后妄生贪爱,执持不舍,所以称为“执藏”。
所以简单说,第八识阿赖耶识称为“收集识”——它一直是含藏一切万法的种子,它收集,好像一个大仓库一样,不管你善种子、恶种子、无记种子、有漏种子、无漏种子,它通通收集,这个收集识。第七识称为“执着识”、“我执识”;第六意识称为“分别识”。
唯识家他们有说一个偈子,很生动形象,打一个比方,我们就容易明白这个八识心王,《八识规矩颂》这个八识,它们的不同作用,这首偈子说:
“八个兄弟共一胎,一个伶俐一个呆。”
“八个兄弟”,同一个母亲所生,八个儿子,一个就很伶俐,一个就很呆。
“五个门前作买卖,一个在家把帐开。”
这样的话,就很形象把这个八识都比喻清楚了。“八个兄弟共一胎”,事实上就是八识心王。“一个伶俐”是指什么?其实就是指第七末那识。这个末那识它一直是妄执第八识见分为我,而且恒审思量,我见很重。所谓的伶俐不是讲有智慧,而是讲什么?我见很重,认为我永远是对的,其实那是什么?聪明反被聪明误!把这个本性的智慧转化为一种执着,产生了人见、我见、众生见、寿者见等等。
“一个呆”,这个是第八识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恒而非审,它只有接受的能力,不管你什么种子它都接受;但是它没有审查,没有分别的能力,好像仓库一样,无所不包,不管什么东西来了,它都照单全收;好像我们的摄像机一样,不管什么境界,全部都摄进去了,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它是一个呆。
“五个门前作买卖”,是指前五识。什么叫“作买卖”?买卖就是好的买进来,不好的踢出去,我们的前五识也是这样的。前五识跟五俱意识一起,对于顺境就生贪爱,这个好像买进来一样;对于逆境就生嗔恨,这个就是排斥,卖出去,这个就是五个门前作买卖了。
“一个在家把帐开”,那就是讲第六意识了。第六意识的分别能力很强,而且它过去、现在、未来,都能够缘虑,思考、判断、分别,都能够起作用,所以就好像会计做帐一样,做得很精细、很准确,那就是我们这个第六意识,它的分别心很强。这是略说八识。
三 相
三相:自相、果相、因相
阿赖耶识,我们说它是宇宙万法的根源,所以要真正通达不容易。我们略说一下阿赖耶识的“三相三位”:三相是自相、果相、因相。自相是阿赖耶识,果相叫做异熟识,因相叫做一切种子识。
自相阿赖耶识,它有能藏、所藏、执藏,三种意思。能藏,它是第八识能够含藏万法的种子于自体之中,种子是所藏,阿赖耶识是能藏,叫做“种现相望”。
所以称现行的阿赖耶识为能藏,所藏是前七识,它起现行的时候,它又会有新的种子,这个新的种子能够熏入阿赖耶识,所以称为能藏;第八识阿赖耶识的现行,它就能够接受、受熏,所以称为所藏,这个时候是“现现相望”——现行与现行相望。
前面的能藏是“种现相望”,“种”是前七转识的种子状态,“现”是第八阿赖耶识的现行状态;“种现相望”,就称这个阿赖耶识为能藏;这里是“现现相望”,就是前七转识,它的现行与第八阿赖耶识的现行,现行与现行相望,所以称第八阿赖耶识为所藏。
执藏是第七末那识起现行,为能执藏;第八阿赖耶识起现行,为所执藏,也是现行与现行相望。
义理上虽然有这三种意思,但是正取第三种“执藏”之义,立名为阿赖耶识——因为我爱执藏过失很重。这是自相。
阿赖耶识的果相,就称之为异熟识。第八识阿赖耶识,它能够决定有情众生会转生到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之中哪一界。这个种子从哪里来?从阿赖耶识里面来。所以它能够决定有情生到三界之中哪一界,生到六道之中哪一道;四生——胎、卵、湿、化,这个出生的形态,是哪一种形态,所以它名为异熟识。善业、或者恶业,引生异熟果报,所以称为异熟识,是有情的总报,“去后来先作主公”。
前生造因,造善因我们会生到人道和天道来,造恶因会堕落到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之中去。前生的因是善或者恶,但是感果的时候,得到的这个肉体是属于无记,所以异时而熟、异因而熟,所以名为异熟。你能够说你这个身体是善业,还是恶业?那是无记业。
窥基法师是玄奘法师的大弟子,所以他的著作是最权威的,因为就是他的师父玄奘法师亲传给他的啦!窥基法师在《成唯识论掌中枢要》上说:“真异熟,具三义。”真异熟有三重意思,“一、业果,二、不断,三、遍三界。”
01
第一重是业果。就是前世造善恶业,今生感果,是无记果;如果从时间来说,是前世和今生,那是异时而熟,名为异熟;如果是从业的性质来说,前世造的业,是善业或者恶业,但是到今生来感果,它是无记业,异因而熟,也称为异熟。
02
第二重是不断。也就是说在六道之中头出头没,轮回不息:今生做人,修得好来生做天人;或者造恶业,可能堕落做畜生,这些种种,在六道之中的类别不同,号为“异类而熟”,也名为异熟。
03
第三重是遍三界。所感的果报,遍通于欲界、色界、无色界,在三界之中处所不同,“异处而熟”,也名为异熟,所以异熟识是显示第八阿赖耶识不共的果相。
因相是名为一切种子识阿赖耶识,第八识也能够执持、一切有漏无漏的色法、心法等等诸法的种子,令它们不失坏。有一首偈子说:
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
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所造业不亡,从不失坏这个角度来说,就立名为一切种子识,可以熏生各种现行。因为在阿赖耶识之中含藏了无量的种子,所以它可以熏生各种的现行,能够成为一切心法、心所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种种的法生起的原因。有漏杂染的流转法,依之而生起,依阿赖耶识而生起;无漏清净的还灭法、解脱法,也是依之而生起,所以名为一切种子识。众生流转生死,是因为这个一切种子识;我们要修行、要成就,也是要依靠一切种子识。要清除、或者令杂染的种子不起现行,然后我们种下解脱的、得度的因缘种子,这个一切种子识是显示第八识不共的因相。这是三相。
三 位
三位:我爱执藏现行位、善恶业果位、相续执持位
第八识有三位:第一种是“我爱执藏现行位”,在这种位上,名为阿赖耶识;第二种是“善恶业果位”,名为异熟识;第三种是“相续执持位”,名为阿陀那识。
凡夫和二乘声闻、缘觉修行人,他们在有学位的时候,还有大乘七地菩萨以下,这一类的圣凡众生,这三个名字都具足——阿赖耶识、异熟识、阿陀那识,三名具备;进一步修行,到了二乘的无学位,成就圆满的阿罗汉果了、成就缘觉果位了,或者是八地以上的菩萨、不动地以上的菩萨,他们就已经舍去阿赖耶识的名称,只剩下异熟识和阿陀那识两个名称;到了究竟佛果位的时候,异熟识这个名称也舍去了,就只剩下阿陀那识。
所以我们才会明白《八识规矩颂》上玄奘法师所开示的“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空。”,“不动地”是什么?是第八地。菩萨修到第八地,俱生我执断了,所以才舍去藏识之名,才舍去阿赖耶识这个名称,还剩下异熟识和阿陀那识,这两个名称,这是“不动地前才舍藏”。
“金刚道后异熟空”,是指菩萨修到了第十地满心位(有入、住、满三位)的时候,入金刚喻定,金刚无间道现前,这个时候是永断二障种子,转第八识成大圆镜智,这时候连异熟识这个名称也会舍去,就只剩下阿陀那识这个名称,所以名为“金刚道后异熟空”,这是最浅地来表述。
其实玄奘法师的这首偈颂是内容非常丰富的。言简而义丰,包罗万象,可以说把《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乃至于六经十一论的义理都含藏在其中。我们用最浅的方式表述,对于八识也就初步地可以明白了。在《百法明门论》之中,八识心王是为主的,好像国王一样;五十一个心所法,恒随国王,好像臣子一样,所以名为心所法。有一首偈颂可以帮助我们记忆:
色法十一心法八,五十一位心所法,
不相应行二十四,六种无为成百法。
“规矩”是什么?规律,我们凡夫六道轮转的运作规律。你要懂得唯识就很清晰了。如果我们要解脱的话,解脱的方法,心法要四缘具足,所以圆必依规、方必依矩,依靠规矩,也就是规律,所以简要地开示超凡入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