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便推崇“文以载道”的思想。宋代周敦颐《通书·文辞》说: “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也就是说,文章是用来讲道理的,“文”是“道”的形式,“道”是“文”的灵魂。所以文不仅仅是知识,故事,更应该具有教化功能。雨果的《悲惨世界》就让我感受到了这种教化。
(一)弘扬人格魅力
所谓“文以载道”,弘扬人文精神,“文”与“人”是相互统一的。更所谓“言为心之声,言则是人们的思想,而思想又是奠定一个人人格的基石。我们发现,好的、能够传承千年的文章都体现了文章中人物甚至作者的人格魅力,它未必言辞华丽,但一定是见解精辟的。读《悲惨世界》,我们折服于莫里哀大主教的人格魅力,他以德报怨,他永远宽厚仁慈,他是冉阿让的福星和救星,他抓住了堕落的冉阿让。我们对于主教的人格,只有尊敬和崇拜,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人,社会才有一丝正气可言。雨果开篇用了很大的篇幅来介绍莫里哀主教,可见他把希望寄托在这样的人身上,用这种人的人格魅力,善良的品格来感化恶的东西,使这个世界少一些犯罪,多一些美好。当我们跟着作者去感受大主教的善行时,文学的教化功能也润物细无声地体现里出来。
(二)发掘人性的光辉
“人性”是人文精神当中的重要内涵。伟大的文学作品都非常重视对其中“人性”内涵的发掘。冉阿让,一个“社会最底层都算不上的人”,他的一生只能用“悲惨”来概括,没有结婚,甚至后半生没有自己的真实身份,他知道命运对他的不公,所以他不甘心呆在监狱。但他即使离开监狱,社会也能轻易的将其生存的权利剥夺。这样一个人,我们却看到了他的闪光点,甚至是伟大。他一次一次进行心灵的救赎,救济穷人,放走追逐了他一生的警察沙威,用他的宽容和善良,拯救了沙威——一个尽职愚忠的警察的灵魂。跟着作者有耐心地去剖析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心路历程时,我们学会主动发掘其中的人性光辉,彰显里文学大学的教化功能。
( 三) 感悟人生真谛
“文以载道”除了纠正我们的“价值观”,还教化着我们的“人生观”。有的人一生浑浑噩噩,醉生梦死; 有的人唯利是图,玩世不恭。而文学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通过文学作品里人物的塑造让人们树立起是非善恶、诚实虚伪的人生判断。雨果是个极会讲故事的人,他让我们感到命运到底会给予什么,也许只有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才会揭晓。通篇读完,冉阿让已经从一个悲惨的,没有母亲,没有妻子,没有孩子,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正常人的男人变成了一个伟大的人。我们满眼承载着圣人般的光环,即便在那个无比黑暗的社会中。然后,可以支撑住这个圣人的力量是什么呢?是爱!因为他爱着,所以他愿意活着,这就是他人生的全部意义。爱就是他生的希望。他将自己对于爱全部的感悟交给了一个小女孩,他也许一辈子也分不清爱的种类,但是他却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护另一个人周全。当冉阿让留给珂赛特的那笔巨额财产被马吕斯质疑,致使珂赛特无法享有的时候,他用尽自己最后的一丝力气写下这笔财产清白的证明,那一刻,金钱在真爱的面前已一分不值了。我们能从雨果的作品中深刻感受到他对人良好品质的赞颂。而读着这本书,感受着作者的情绪,我们也能深切感受到人生的真谛是什么,也向往着成为有责任、有正义感、团结自律、善良敬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