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本书的序文,不同的读书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它非常重要,是一本书的灵魂;有人认为它并不重要,可有可无;曾经的我人云亦云,跟着感觉走了。
直到读了《坚毅》这本书的三篇序文,才真真切切感受到序文的点睛作用,个个金句频出,独特的着眼点将该书的立意推向高处。
《坚毅》简介:
该书基于大量丰富的案例,以及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与坚毅的品质高度相关。同时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找到人生使命,在挫败中不断磨练自己,成为一个坚毅的人,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
作者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副教授 安杰拉·达克沃斯。
第一篇,《坚毅:人类全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是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心理学系主任和教授----彭凯平
他认为,坚毅并不是秘密,而是很多人都已经感受到、知晓的心理品质,中国文化很早就意识到坚毅在人生道路上的价值和作用。
孟子特别提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坚毅》的作者安杰拉的研究价值不是发现了“成功的密码”,而是把我们忽视的传统智慧,用现代科学的方式呈现出来。她工作的最大意义,是让心理学家重新关注让人类成功快乐幸福的心理品质。
第二篇,《让“坚毅”成为你的习惯》
作者是耶鲁北京中心创始主任、世界经济论坛2016年全球青年领袖----李恩祐
作为耶鲁大学面试官,李恩祐说“担任耶鲁大学面试官十余年,我面试过的学生不计其数,我的切身体会是,拥有坚毅的品质、自我认知的能力和成长型思维的学生更容易脱颖而出。”
在为书做序时,她洞悉了这本书为什么能够成为全球畅销书籍,那是因为在影响成功的种种因素中,在天赋、家庭背景这些个人难以左右的因素之外,安杰拉给出一个相对公平的方向,一个通过个人努力就可以获得改变的方向:培养坚毅的品质。
除此以外,她希望读者能够学会“利他”,为人父母者应该从孩子的童年时期就培养出他们的坚毅品质。
第三篇,《世界上最难的事儿》
作者是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学博士,积极心理学推广者----汪冰
他认为安杰拉所定义的“坚毅”是指对长期目标的热爱和坚持不懈。
“如果你没有拥抱无聊和沮丧的能力,你可能也无法有所成就,因为几乎所有的成功中都少不了一种叫作刻意练习的努力。”
他指出虽然书中讲到了很多成功者的坚持,但毋庸置疑,影响成功的因素太多了,用任何单一的因素来解释成功都是小看了造化的不可思议,比起不可控的成功,幸福也许更重要,也更切实。
“无论如何,找一件你热爱的事情,数十年如一日做下去,无论是否成功,都努力活成一个让自己尊敬的人”。
汪冰同样赞同“利他”的思想,因为有了这个思想就更容易克服困难,就比如有些人在为人父母后会变得更勇敢坚强一样,因为他们发现有人需要自己。
结语
读序文前,我读《坚毅》,读懂了这本书的力量、真实和丰富,明白了成功、能力、天赋的关系,也了解了坚毅的遗传性、可变性和可塑性。
读序文后,我读懂了《坚毅》这本书的烟火之气,其实它早已渗透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之中。
这三篇序文,再一次启发了人们的思考,如何在新的时代去掌握这个优秀品质;
启发了如何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用自我的能力去挑战不公平;
启发了追求幸福的过程,远比追求成功更重要、更切实;
启发了“天道好还”的古老“利他”思想。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感谢《坚毅》,让我遇到了这么多高尚、优秀的人物,包括作者、译者、序文者,以及书中不同领域的成功人士,如商业精英、艺术家、教育家、运动员、军事家等等出类拔萃的精英们。
.......................
有关这本书,我写了六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分享了对“坚毅”的认识,欢迎阅读,一起讨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