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个“娱乐至上”的时代。有人穿梭于各大购物中心,有人游走于各大城市的车水马龙,有人沉迷于互联网游戏……”
这是一个“娱乐至上”的时代。不论钱包是鼓的还是瘪的,大家都乐此不疲地进行各种消费活动。
有人穿梭于各大购物中心,将各类奢侈品纳入囊中;有人游走于各大城市的车水马龙,将山川美景尽收眼底;有人沉迷于互联网游戏,将各种皮肤道具“据为己有”。消费的额度可大可小,基于钱包的厚度去决定消费的“力度”才是最佳的方式。
主人公末末是一个在校大学生,提起游戏,她的脑子里只有恐惧。
一个小小的捕鱼游戏,是她噩梦的开始。只是因为想娱乐一下,她冲了一些钱进去。没成想,她很快就捕到鱼了。这点“蝇头小利”也成功地把末末拉上钩了。
以前学习之余,她的兴趣是看视频。自从玩了游戏,她则乐忠于捕鱼。1000块、2000块、3000块……投进去的钱不断地增加,收回来的却在不断地减少。然而,这不是说停就能停的。零花钱花完,用蚂蚁花呗额度,花呗额度用完,用信用卡额度……,随后就是众所周知的网贷。
网贷的月息平均都在1%左右,除了利息还有管理费、保管费等等。开始网贷就是踏进了负债的漩涡,想上岸是很困难的。
假如,借5万为期6个月。按照2.3%的月利率加管理费计算,每月的利息是1150元,应还本金8334元,总计9484元。这样累计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末末自从开始下载了一个网贷App之后,就在网贷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A软件借1000块一个月,还款的日子很快就到了,而下个月的零花钱还没来。她求助于B 软件,从B软件上借贷还A网站。当然,游戏的坑她还没爬出来。就这样,陷入了死循环,拆东墙补西墙,一个又一个的网贷App出现在末末的手机上。直到末末发现自己已经下载了8个借贷App欠款7万元的时候,她崩溃了。
一个在校大学生,每个月的零花钱才1200块,7万块怎么还?沉迷在游戏中的人,似乎智商会时不时地掉线。
不敢告知父母的她盯上了借贷公司。加上了借贷公司负责人的微信之后,末末被告知需要先交2000块的办理费。结果可想而知,2000块被骗走了。
正是这被骗的2000块,使她一下子清醒了。“我一个学法律的,怎么会相信这种东西”,末末对警察叔叔哭诉,“这个人明显是在骗钱……”。警察叔叔看到末末的样子,哭笑不得:“学法律的?我怎么不信呢?”
头脑清醒的末末不仅发现自己被诈骗,还发现捕鱼游戏的实质是一种赌博。幸好,为时不晚。7万块,她还可以求助父母。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被网贷套牢的人,很难迷途知返。欠款几十万的比比皆是。
那么,网贷还不起了,该怎么办?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信用卡与网贷不还的后果。
不偿还信用卡,债务人将会面临:
征信系统的处罚
会受到民事起诉
甚至涉及刑事犯罪
不偿还网贷,债务人将会面临:
骚扰、暴力催收等各种非常规方式(非正规网贷)
遭受到民事起诉(正规网贷)
具体来看,信用卡的后果相对更为严重。
其次,我们对比一下各自的利息。
信用卡的利息,比普通存款利息高。除此之外,还需要承担复利,滞纳金等。当然,这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
而网贷的利息,正规的网贷利息还可以,非正规的网贷利息则高出很多。有时,甚至借几千块钱,可能需要还的是2倍以上。这种超出法律规定的利率并不受法律保护。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什么情况下债务人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1、信用卡欠多少钱,多久不还会承担刑事责任呢?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恶意秀支额在5万元以上的,经发卡银行两次有效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符合信用卡诈骗罪立案条件。
注意:承担刑事责任,并不意味着欠款不用还。承担刑事责任以后,还是需要偿还债务。
2、网贷不偿还,构成刑事责任吗?
一般情况下,在网贷平台成达的借款合同,属于民间借贷的范畴,受到民事法律的调整。如果未偿还,平台只可以依据合同追究债务人的违约责任,不受刑事法律调整。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这是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在法律上,网贷只是民事的合同关系,如果未偿还则要承担民事违约责任,而不是刑事责任。
如此看来,如果同时欠信用卡和网贷平台的借款,而还款能力有限,那么建议优先偿还信用卡的欠款。
除此之外,在借款时要做好证据留存。这样,可以对于不正规的网贷公司进行投诉甚至起诉。
倘若您遇到此类事情,可上法桥咨询身边专业律师。
撰稿:童倪
编辑:童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