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到的题目是怎样从孩子的视角看世界,其实很简单,蹲一下就行了。首先应当先明确从孩子的视角看世界这件事儿有什么意义,就是我们从孩子视角去看世界就能更好的去了解孩子内心,尊重和理解是有效沟通的前提,而沟通是一切的前提,理解加沟通是教育的前提,所以说是为了教育,为了避免再跟孩子沟通的时候鸡同鸭讲,所以我们需要从孩子的视角去看世界。
明确了这件事的意义,我们来回看一下平时人们常犯的几个错误,第一个是人往往是喜欢把自己的视角当做别人的视角,然后更进一步的话就是容易把自己的意志行为强加到对方身上,有一个最典型的段子,就是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我冷,就是冬天的小宝宝穿着很厚的衣服,然后别的小朋友好奇地问:“天气并不是很冷,你为什么穿这么多呢?”然后他说:“我妈妈觉得我冷啊。”这是人们常犯的错误,这种错误是因为什么呢?就是不能够很好的去了解对方。
想到在心理咨询中遇到的一个真实的例子,这个是年轻的辣妈就是带着自己的宝宝去逛街,年轻的时候就特别爱逛街,然后宝宝长大一些了,能走路了,带着宝宝去逛街,然后每次宝宝都是很不高兴,问问什么原因?小孩儿也说不明白,因为他很小……我说:“你今天发生了什么事儿?”让他画一下,他是个不爱说话的孩子,然后他就画今天去逛街,大家想一下他会画到什么呢?应该是琳琅满目的商品,非常繁华的街市,结果他画的图是什么呢?密密麻麻一根一根的柱子,然后问他这是什么呀?小孩说了一个词儿“腿”。那么从孩子的视角来看这个事,当他妈妈很高兴的带着他去逛街的时候,从孩子视角看到了什么呢?就是他画里画的那种全是人的腿,因为你想想高度不同,一个成人的高度,你可以看到繁华的热闹的场子,一个孩子的高度他看到了,岂不是全是行人的腿吗?而这么多腿,在他看来非常的单调乏味,没有意义,所以说即使给她买很多好吃的,买很多好玩儿的,他依然是不高兴,所以,其实想理解孩子的视角非常简单,你先跟他有相同的高度,就是你先蹲下,这是一个现实的例子,既然找出了我们平时常犯的思想错误,那么我们就想一想我们应当怎样改正。
能够理解他人的心理是一种能力,是需要长期锻炼的,当然了,这个除了能力之外,共性的东西也就说一些知识和方法,我们是可以分享的,今天我想从这个角度多做一些分享吧。
能够理解对方的心理实践,在心理学上的概念叫明朗,你想了解对方,你能够进入对方的心里世界,有一个笑话儿挺有意思,说是有一个人去钓鱼,然后非常认真的准备了各种非常先进的渔具,第一天一条鱼也没有钓上来,然后他锲而不舍,第二天又去钓鱼。然后坚持了一天,又没钓上鱼来,第三天又去钓鱼,这时候突然有条吃鱼,有一条大鱼蹦上来,拿着一根胡萝卜光顾钓鱼的人的脑袋说:“你要是再用胡萝卜钓我的话就揍死你”。说的什么道理呢?鱼是不吃胡萝卜的,这就是不能用对方的思维去看问题。
我们要想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那就需要我们充分的去了解和理解孩子的心理世界,一方面就是要花时间耐心仔细的去了解对方,第二个方面就是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幼儿的心理特点,因为我们这个群更多的可能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的家长,所以我们从幼儿的心理特点这个方面做一下分享。
幼儿的思维有哪些特点呢?我们从几个大的方面讲,首先第一个游戏,玩儿是孩子的天性,在孩子的沟通教育中,我们说过几个比较有效的方式,一个是讲故事,再一个是互动游戏,所以说游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话题,但是游戏和游戏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年龄段,或者说心理在不同的发育阶段的孩子,他的游戏的形式是不一样的,大概分为几个发展阶段,最初的游戏是独立的独自游戏,这个时候的孩子你会发现他在家里,或者在任何一个地方,他自己和自己玩儿,这叫独自游戏。
随着他的稍微长大,再长大一些的时候,他会接触到其他的小孩儿,这时候你会发现,很多孩子他们会进入一种平行游戏阶段,作为平行游戏就是大家在一起玩儿不再是独自的了,但是每一个人还是玩自己的,我们在幼儿园的低年龄的阶段,看到的这种游戏形式是非常多的。这个阶段的孩子他的游戏是平行性的游戏,随着年龄再增长一些,或者说这个早晚不一样,随着发育的快慢不同,会进入下一个阶段——社会性协作游戏阶段,协作游戏是什么呢?比如说我们看到的踢足球,或者说是集体的在一起踢毽子,就是大家需要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一些游戏,这就属于社会性协作游戏,这个阶段是游戏比较高级的阶段,他在为什么做准备呀?他在为这个生命成人之后,他的社会活动做准备,其实游戏的各个阶段,对于一个生命的他的心智的成长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家长万不当以为玩物丧志而阻碍了孩子在游戏中成长,而是应当鼓励孩子,支持孩子在游戏中充分地去体验各个阶段应当积攒的心理能量,应当具备的心理能力。
在整个孩子的幼儿阶段,整体来说是以象征性的游戏为主,什么叫象征性的游戏呢?就是你看到孩子,男孩子和女孩子他的游戏不一样的,因为这个性别的差异,女孩子往往喜欢玩过家家,玩过家家的时候,他会把洋娃娃当作孩子,自己扮演母亲,或者扮演父亲等等,这就是象征性的游戏,就是把一件事物让他象征成另一件事物,这是一个特点,游戏的特点,那么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就可以在象征性的游戏过程中,教育孩子使之只接受一些成长中需要的有益的观念。
家长应当融入到孩子的象征性游戏中,在游戏中通过象征性的角色之间的关系,在他们的互动过程中给孩子讲道理,这是跟孩子的沟通比较有益的方式,而且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的游戏对象呢,特点是什么?喜欢活的,不喜欢死的,很多时候我们花很多的钱买非常贵的玩具,结果发现孩子并不喜欢,为什么呢?你会发现孩子喜欢的是有趣的,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的,有很强的创造发挥性的这种游戏,这种玩具孩子是非常喜欢的。这一点可能和成人的思维不同,成人的思维更多地加入了成人世界的价值观和理念,比如说这个玩具是名贵的黄金的,这个玩具只是一个一堆泥巴草棒而已,但是,在孩子的世界里完全不是那个样子,比如说小的时候长大了之后都希望成为领导,有司机给自己开车,可是在孩子小的时候都希望自己当司机,能够去开车,这是什么?这就是观念的不同,孩子小的时候是充满活力的,而成人的世界里有太多的束缚和教条。
第二个话题,我们聊一聊孩子的认知发展,人的认知在幼儿阶段,从几个方面聊吧,第一个是聊一下孩子的记忆策略,私下里好多家长咨询我要不要给孩子报这个班儿那个班儿,或者说很多家长很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希望孩子能够背很多古诗,或者是背很多单词。其实这个时候我想聊的是我们应当了解孩子这个时候的他的记忆的一个特点,我们知道成人就是你在记东西的时候是有记忆策略的,比如说你会用学习法,记忆法等等这种机遇的方便方法,而孩子则不然。这个阶段的孩子,他的记忆策略更多的是什么呀?重复是吧,对,就是咱们俗话说的磨耳朵,你会发现小孩儿有什么特点,他听到一首特别喜欢的儿歌或者是一段话,他会不停地重复不停的念叨,这个阶段,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因为很简单,这个阶段的孩子,他的记忆策略就是重复,在通过不断的重复中把一个新鲜的一个概念强化内化,所以说这个时候的孩子,他的记忆策略是比较简单的,真的不要太急于让孩子记忆太多的东西,当然记一些到也没有什么,主要是这个阶段的重点是人格的培养。然后聊一聊孩子的思维特点,这个阶段的孩子,他的思维特点是具象性思维,成人的世界是抽象思维已经很成熟了,但是孩子这个阶段之后还不能进行我们成人平时的这种抽象思维,那孩子这个阶段,他对事情问题的理解是具象化的,所以有时候你会看到孩子有个特点,就是当你给孩子说一句话的时候,比如说你在给他讲一个你认为正确的道理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明明知道这个话,知道我说的这个,为什么他还要屡教不改呢?还是要犯错误呢,原因就在这里,孩子的思维是具象思维的,就是当你说一些抽象概念的时候,他可以用记忆策略把它记住,但是不见得理解。
如果不能理解,只是记住了这句话,他怎么能够做好呢,所以如果你想跟孩子沟通,想去把一个你想传达给他的道理让他去执行,还是用我们前面说的方法,在游戏中让他明白一些道理,明白了孩子的这个思维特点之后呢,我们再说一下孩子的心理特点,孩子心理特点这时候有几个呢?一个是自我为中心,什么叫自我为中心呢?就是他思考问题,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它,不会换位去思考,他以为别人感受到的和自己感受到的是一样的,所以说这个时候的孩子呢,有时候有人觉得孩子这时候很任性,其实这是这个阶段生命的一个自然现象。
这种现象大概要到八岁以后才能逐渐的消失,所以说这个阶段我们应当做的是什么,就是之前讲过的,在规矩感的建立中,让孩子懂得自己和他人的距离感,自己和他人的这种关系,就是在这关系中摆正自己的位置,这是我们可以做的,再一个孩子有一个思维特点,就是不守恒性,他很难理解就是我们讲的守恒定律,比如说,你把一个高脚杯里的水倒到一个盘子里,你问他这两,就是这一盘水和这一杯水,哪一个多哪一个少他可能会说,其中一个多,其实我们知道既然是同样的水肯定一样多,但是这个阶段他的思维里还是不能理解守恒的。
这都是认知层面的一些阶段性的特点,另外,这个阶段还有就是咱们之前常看到的孩子在画画的时候,竟然是画的什么呀,画一个太阳的时候他会给太阳加上眼睛加上嘴巴,经常说的太阳公公,月亮婆婆,柳树姐姐是什么呀?这个阶段的生命,他的世界观里是万灵论,认为万物有灵,太阳是一个生命,月亮是一个生命,包括家里的桌椅板凳,小兔子小动物等等,本身它也是生命,它会把它当做跟自己一样的生命,这个思维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它去培养什么,培养孩子去尊重大自然,敬畏大自然的一个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