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二下午第三节都是我和学生约定的听写时间,这次听写的是17到19课一、二类生字和课后第三题词语。首先给同学们六分钟的准备时间,孩子们都积极地准备着:有的书空,有的凝神默记,还有的念念有词。也许是刚学过的缘故,六分钟以后大部分同学呈现出胸有成竹的状态。
和以前一样:我读,孩子们写。我缓缓地从前往后移动,看到了肖思琪、孟笑笑、买锐浡几个孩子,写得特别好,为了给其他同学树立榜样,我表扬了这三位同学写书正确、美观。走着走着,我不知不觉来到了男生小张和女生小瑞旁边,看到我一左一右这两位同学的听写,大片的空白,心情一下子变得沉重,随口说了一句:“看见你们两个的听写,张老师特别没有成就感。”女生小瑞紧接着回一句:“老师,你这样说我都没梦想了。”听写继续着,我心里却一直在思考小瑞的话,为什么小瑞会这样说呢?难道是我的表达有问题?难道这句话触动了她敏感的心灵了吗?为啥小张没反应……十几分钟后,放学铃响了,同学们交上听写本整理书包。
五点二十我带着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校园,在解散的地方孩子们像鸟儿一样快活无比。“老师,再见!”“同学们,再见!”我转身正要离开,女生小瑞拉着我的衣袖,看到她有点不高兴,我连忙俯下身子问:怎么了?啥事?”她眼眶湿润,郑重地说:“老师,我抑郁了。”一贯爱自省的我马上想到了刚才听写时我说过的话,关切地问:“为什么?是不是刚才老师的话说得太重了?”小瑞频频点头,还补充说:“老师,我经常想死。”小瑞的话像石头砸在我的头上,懵了,试图抱着她带回教室把事情处理好,这时热情的同学小秦拽着小瑞说:“你干啥?老师,你不要管她,没事,她就这样。”因为五点四十还有作文班,我千叮咛万嘱咐小秦帮我安抚小瑞,匆匆回到了办公室。孩子的话,我很诧异,也很不安,拨通了小瑞妈妈的电话,说明了情况,传达了我的担心。小瑞妈妈一直安慰我:“张老师,没事儿,没事儿,可能是我平时说话不太注意,她在家也有这样说过……”
晚上回到家,这件事我想了很多:我们常说,教育要以人为本,追根结底就要做到心中有人,目中有人,我今天就没做到……教育是一种尊重,教育是一种呵护,教育更是心灵与心灵间最细腻的接触。难怪苏霍姆林斯基就说:“教育是精细得连上帝都要轻呼吸的地方。”
我们对待孩子的期望是一个过程,孩子的个性,孩子的差异,我们不应把它当作一种差距,应把它当作一种价值。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都应该有他个性发展、成就自己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怀着一颗诚心,献出一片爱心,同时保持一份耐心,来帮助、支持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