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天,读韩寒的《我所理解的教育》已不下五次,主要是太喜欢韩寒的写作风格了,而他这篇长微博的内容也是发人深思。
一度有人说这是“读书无用论”“白卷英雄”回魂。
即使在现在这个年代,依然有人认为读书无用,因为在他看来,现在的应试教育教出来的都是书呆子,只会读书,根本做不好社会上的工作。所以这些人极力反对应试教育,而对自己的子女也只是供到高中便任由其发展,或是送到部队当兵,或是跟着自己在社会打拼。
读书真的无用吗?应试教育真的只教出了书呆子吗?早早进入社会就能过得更好吗?韩寒说:离开学校要学习的东西更多,要付出的努力也更多。退学后,为了写出文章要买好多书、读好多书,还要跑很多地方采风。我相信,如果不是读过那么多书,体验过那些生活,他是无法成为被大众认可的青年作家的。
关于大家所说的“书呆子”,我不认为除了读书他们就一无是处,连“读书”这么难的事都做好了,就真的再没有一件事能做好了吗?他们看起来不能很好地完成社会工作,可能是他进入角色比较慢,可能是他不愿意做这件事,也可能只是因为情商不高。如果是因为情商不高就论断他们为“书呆子”,那么我想,如果他连书都没有读好的话,他的人生就真的一无是处了。
另一种人的“读书无用论”就有点“五十步笑百步”的意思了,认为读到大学有个学历就可以了。这些人反对那些执着于考研的人,对于博士更是嗤之以鼻了,认为将生命中宝贵的时间都浪费在了学校,不如早些出来赚钱。
我想,即使是研究生或者博士生对学历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吧,有些人是为了学习更高深、精髓的知识;有些人是为了增长见识;有些人是为了逃避找工作;有些人是随波逐流,恰好人家也有那本事;还有些像我一样的人,是为了一座城市。
我承认,研究生期间学习到的知识确实未必会应用于工作,可能毕业后就再无机会接触专业方面的东西。但对我而言,研究生是一段美好而难忘的经历,了解了我从不曾了解的尖端科技,让我知道我曾经的生活是多么贫乏,让我知道这世界已经发展到我想象不到的地步。从而开拓了眼界、拓展了思路,让我知道生活的多种可能性。
诚如韩寒所说:文凭只是开始,是人生的标配。你连标配都没有,何来高配、顶配?
普通家庭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经济条件更优越的家庭难道不会这么想吗?......这些优秀的二代,他们的后代会更有资源,你孩子的追赶就会更难。
最近赌王之子何猷君成为富二代的代表进入人们的视线,明明可以拼爹、拼脸生活,却偏偏要拼命。何猷君从小便成绩优秀,曾两次在“世界数学测试精英邀请赛”中获奖。生活如此优越的人都在努力学习,你凭什么不努力?
然而,教育出现了另一个极端。很多家长挤破头也要让自己的孩子进名校,资源是一方面,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想让孩子积攒有钱有势的人脉。但是我认为“人以群分”是永远不变的真理,即使你负债将孩子送进贵族学校,但你的孩子有没有自身的资历和真正的贵族学生交朋友?能否融洽地进入他们的圈子?恐怕最终你会发现,他交到的好友多半也是和自己的家庭水平相当的。
如果我在今天退学,八成也是要荒废在打游戏和玩手机上。
周末下午的图书馆,四个高中生刚坐下来摊开作业,一男生说:“咱们先把作业写完,然后去玩吧。”四人异口同声地答应。然而,他们整个下午都在玩手机,四个人无一例外,关于写作业,恐怕还没有上厕所的时间长。
从家出来的时候,孩子可能信誓旦旦地跟家长说:“我和同学去图书馆自习。”但是有多少孩子将时间真正地用在学习上呢?手机上的信息就那么吸引人吗?肯定是的,那么如何让孩子在作业与手机(诱惑)中间做出自律的抉择呢?这大概是现代教育最有待解决的一大问题吧。
教育的话题无穷无尽,但我相信,在该读书的时候认真读书,该努力的时候全心全意努力,总是不会错的。
简书大学堂无戒90天挑战训练营,第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