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有了这个孩子之后,你的思路便会影响他的一生,因此不要轻易的误解熊孩子,成为包容而智慧的领路人,才是我们要做到。让他们认识到,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事情都是可以有很多面的,就像彩虹一样。
需要经历的错误,和经历痛苦之后才能拥有的智慧,一样都不能少,才能看到彩虹的美丽。
题记/故事
这是第一次为读者写一篇文章,但愿可以解决她的问题。美女读者提问,带孩子外出游玩,在其中一个项目,孩子觉得没有尽兴,便拒绝上车进行下一个行程。无论父母如何劝说,孩子都不上车,所以爸爸妈妈只好更改行程,在这个地方多呆了一天。虽然事情是解决了,但是那种突发的不合作的情况还是很让我的这位美女读者神伤的。来说道一下,希望一起探讨些解决的方法。
“熊孩子”怎么了?
作为一个成人,心中有计划,对于每一步的计划也许是胸有成竹的。就像这一家人的行程,爸爸妈妈是知道大概什么时间结束,什么时间开始去乘车去下一站,等等,这一步一步的计划,对于家长来说是很容易尽量去遵守,为了保证一切行程都能顺利进行。
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她的心里是没有这样的地图和时间表的。孩子觉得有趣的事情,她就希望反复做,直到完全尽兴为止。因此想让孩子去遵守这样的时间行程谈何容易。
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Ross W. Greene 在《The Explosive Child》这本书里就解释过一个经典的公式:
Inflexibility+Inflexibility=Meltdown
不合作+不合作=崩溃
他用了很通俗的语言来解释了从不合作到崩溃的过程。当孩子在面对变化的时候,孩子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是不满的。于是第一反应是不合作。
大部分的孩子,总是期待事情按照他们的想法行进,比如,妈咪说过带我去公园玩,结果不去了,孩子就受不了了。因为,你改变了你的行程,即使是因为天气原因而去不了,对于成人是一个非常容易理解的问题,然而到孩子这里就解释不通了。
对于容易发脾气的孩子来说,他的反应就是往地上一趟,或者是大哭来表示他的失望。这些激烈的情绪都是他们的表达方式。但是他们这些激烈的表达方式让他们成为了大人眼中的“熊孩子”。
我们对熊孩子的误解?
Ross W. Greene 在《The Explosive Child》这本书里总结了很多家长到他那咨询时对熊孩子的抱怨,是否你也曾经如此误解你的宝贝?
He just wants his attention. 他就是想让你关注他。
He just wants his own way.他就是想要按照他自己的方式来。
He is manipulating us. 他在操纵我们。
He is not motivated. 他没有动力。
He is making bad choices. 他正在做出错误的选择。
He has a bad attitude. 他的态度不好。
He has a mental illness. 他有精神病。
——Ross W. Greene Lily妈咪译
但是,Greene教授认为真相其实是这样的:
他们在生活中做的错误的选择让他们知道什么是错误,从而学会如何避免错误。
孩子若是诡计多端的操纵家长反而是在一系列的预见,思考和行动的状态下才能完成的。这反应了孩子的应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是他的方式是家长无法接受的而已。
我们误解孩子没有动力去做好一件事情,真相是:在孩子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孩子自己是想要去把事情圆满完成的。不要误解他想要完成的心。没有达成圆满的结果是有其他各种原因的。
他的态度不好是没有一个好的开始,在没有榜样的情况下,被过度纠正,反而迷失了做好一件事情的思路,失去了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从而态度不好,其实家长开始好的榜样的作用才是解决问题的王道。
最为普遍的想要获得你的关注和想执意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抱怨,都是人之常情,孩子都会想获得一定的关注和执意的自由,大多时候成人都是如此。
对于抱怨孩子恼人到怀疑他是精神病的情况,就应该求助心理医生,家长自身不应该妄言。这是一个医学问题。避免极大的误解孩子,或者是让问题更为严重。
我想大多的家长都会发现孩子有一两个相似的情况,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精神支持都是非常精密的,并且因人而异的。毕竟每个人都是一个强大的小宇宙,每天在自己的星空中运转。如何和谐有爱的运作着,需要不同程度的理解与沟通。
是什么让熊孩子如此恼人?
美好的一刻可能就因为孩子一时的不合作而变得精疲力竭。每个孩子都在用自己不同的方式表达着他的不满的情绪,有些孩子欲言又止的坐在一旁闷闷不乐;有些孩子蹬腿叫嚣;有些孩子抓着妈妈的衣角在一旁嚎啕不止......
育儿就是这样一个富有哲学和充满情节的过程。相对的,每个家长都在用自己认同的方式来和孩子相处。熊孩子为何如此恼人,可能每个家长身在其中都能给出无数的解释。如何解释的通顺和理智的应对便是考验家长是否在孩子的立场去为他思考一下。
孩子在不满的时候,那颗凌乱的小心灵是需要慰藉的。
当你解开了对熊孩子的误解之后,你就会明白,每个孩子都是尽可能想把事情做好的。就像Ross W. Greene教授多次提到的Kids do well if they can.(如果他们可以的话,他们是会做好的。)那么,疑问就来了,那熊孩子的爆发的时候,又是什么原因呢?
是孩子的难处!
孩子在成长的时候有几个普遍的困难:语言表达;灵活思考;情绪管理。
其实这些问题在很多成人身上也会反映出来,也是导致成人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如果家长明白这些道理,我们就会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更加包容一些。
语言表达:对于有些通过大哭、和咬人的孩子尤其明显。他们会在很多情况下,无法精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造成家长没有办法配合他解决问题的时候,孩子的焦虑和不满就只能通过这种方式表达。
解决方式:耐心引导、教学。语言的进阶是一个过程,因此,只要家长耐心的引导、猜想、再次引导孩子表达,这个问题就会慢慢的解决。在类似的问题上学会用语言去表达,哪怕首先只是一个只有你和孩子才能懂的词,都会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你静下来的心和耐心的教导是会让熊孩子受益匪浅的。
灵活思考:不合作,是因为事情没有按照孩子的想法在进行,所以孩子的失望便转化成了一种不合作的情绪爆发。因此在家长眼中便是熊孩子的棘手与神伤。孩子还没有灵活的去看懂问题,没有明白错过飞机是什么概念,错过这个行程是什么概念,等等。没有找到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存在心中的无奈和不满就发泄出来了。
解决方法:鼓励孩子去思考,用他能够理解的语言告诉他正在发生的事情,和她的行为。如果她不能按照你的想法继续思考。那么就提供给孩子一个可以替代当前事物或者情节的方案,引导孩子去理解和配合新的方案。比如,游乐园要关门了,孩子不愿意离开游乐场,你可以用他可以理解的语言或者编个故事让她知道需要离开的原因,用他们可以理解的方式去解释。继续引导一段时间,如果还是没有效果,尝试合理的提供另一个孩子比较享受的事情当做下一个行程讲解给他听,让孩子在脑海中有个计划表,明白下一件要做的事情也是很有意思的,因而安心的结束这个行程去做下一件事情。
情绪管理:这是一个很多成人都存在的问题,更何况是孩子,所以我们在引导孩子的时候,我们更应该理解无法适当表达自己的孩子们。情绪爆发是随着事情突发的无法解决而导致的。在孩子看来当下是面对一件无法理解,无法解决,无法获得满意答复的事情。他的无所适从或者是不满成为了情绪的爆发点。
解决方法:理解与导出。首先告诉孩子,妈妈/爸爸知道你现在很难过,对他的情绪和状况进行肯定与包容。然后再和孩子说说事情的原委,根据孩子能够理解的程度来进行。从分析细节到引导解决,从而找到释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切忌再孩子情绪失控的时候,告诉他不许哭,其实是在告诉孩子不许释放情绪。这样只会让不合作的情绪加重,从而变成无法和谐解决问题的恶性循环。
熊孩子因为种种的原因,用自己的方式诉说着无奈和不解。这些不合作和不理解的爆发因人而异。作为家长也许解决问题之前需要让孩子了解,家长的任何形式的交流都是一种爱的支持,一种强大的支持,就像是一幅美丽的油画,爱是这幅画的背景色。而不是权威,成为孩子无所适从的时候的又一份压力。
熊孩子是每个人心中的影子
每个人都在追求的自由,便是熊孩子偶尔让人费神的原因。成熟的大人偶尔想任性一次,更何况是孩子。
孩子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在还没有完全懂得这个世界的规则之前,他的心是自由的。他追逐他好奇的蝴蝶,他往脸上抹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他抓起一把沙子洒向空中......都是这颗自由的心灵想看看这个世界是如何样子。
面对他无法表达的不满从而转化成的情绪爆发,我们要先用爱包容这颗无所适从的小心灵,然后引导到一个孩子可以认同的思路上来。这个过程需要长时间磨合的默契,和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让熊孩子渐渐可以看到事情可以解决的另一种方式。
后记
当你有了这个孩子之后,你的思路便会影响他的一生,因此不要轻易的误解熊孩子,成为包容而智慧的领路人,才是我们要做到。让他们认识到,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事情都是可以有很多面的,就像彩虹一样。
需要经历的错误,和经历痛苦之后才能拥有的智慧,一样都不能少,才能看到彩虹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