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荒漠,心有蔷薇

“美,或许不在剧院,不在音乐厅,不在画廊;美,就在我们生活中。

自从居住地从四环内搬到西二旗,生活像是自动做了减法。每天两点一线,下班能去的地方只有家,周末偶尔进趟城。偶有同在附近的好友想在晚上约个饭,步行可达之地是名副其实的“美食荒漠”;选择打车走远点,著名的后厂村会让你堵到对美食和好友都失去兴趣。

上下班沿着长长的西二旗大街,沿线是稀疏的树木,排成龙的汽车,和各种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平衡车上疾行的人。晚上的风景多了远处密密麻麻的火柴盒一般的窗口透出的点点灯火,以及天空中清朗的月。路上穿过几个桥洞,路过的车辆声音轰鸣,我常常怀疑是不是穿越到了工业革命时期的欧洲。唯有在一个街口的路灯下,一位中年男子推车卖糖炒栗子的画面,让我感受到了一丝的人间烟火。

常常会想,这样的生活中,我汲取的是什么?一线都市的繁华、老北京丰厚的文化底蕴、优厚的教育资源,在五环外,感受不到踪迹。除了一份工作,生活中的营养竟如此贫瘠。

一个周末的下午,偶然间翻开了蒋勋的《品味四讲》,映入眼帘的一句话狠狠触动了心弦,“美,或许不在剧院,不在音乐厅,不在画廊;美,就在我们生活中。如果在生活中感受不到衣、食、住、行之美,三天两头跑剧院、音乐厅、画廊,也只是附庸风雅罢了”。醍醐灌顶般,发现自己对生活竟有如此多的误解,甚至是浪费。

于是我开始带着不一样的眼睛,去欣赏周围并没有任何变化的环境。

在小区跑步时,会停下来嗅一嗅丁香和迎春花香的不同;

去观察一楼那些荡着秋千的、摆着石桌的、堆满花架的布局各异的院子,并暗暗揣测各家主人的审美偏好;

甚至有一天在阳台,发现邻居家窗外的空地上竟然开出了各种艳丽色彩的郁金香…一年来因为租住一楼采光不好的阴影瞬间一扫而光。

而自己房间的阳台外,一颗叫不出名来的花树,伸出多个枝桠敲打着窗台,貌似想进到房间来。

我开始喜欢上这小小的一方天地。

周末,取出朋友赠送的一套心爱的小王子茶具,煮一壶花茶,看两本喜欢的书,嗅一嗅花香,忽然明白,“荒漠”中的生活也并非贫瘠。或者说,生活的样子,本来就在我们自己的一方天地之间,在我们的一念之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