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西西心理心理2018年的第4篇文章
我们常说世界观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价值观是这辈子什么对我们来说是最重要和珍贵的,人生观是这辈子我们应该怎么活。三观在我们的生活中如影随形。大到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和婚姻,小到去菜场是不是和人家斤斤计较零头要抹掉,这三观更是我们存立于世的灵魂。
那么对于各大心理咨询理论流派,我将会从「六观」来深度剖析每个学派的内在逻辑,让大家更能高效、清晰地掌握该理论的脉络。这「六大观」分别是人性观、发展观、病理观、因应观、治疗观和改变观。
人性观:我对人性的看法?我相信的是什么?人性的本质是什么?
发展观: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动力是什么?使人成长、发展的力量是什么?
病理观:人为什么会有问题或困扰?个体的困扰或问题如何形成?引发「病态」或个人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即个体发展和成长的过程是如何出问题,以致于导致不适应行为、情绪或心理困扰的产生?个体的发展因何而受阻?个体因何有心理疾病?
因应观:人如何因应和处理问题或困扰?案主是如何自我调整、改变,以因应问题?即在没有专业咨询的情况下,案主如何自我修正不适应行为?案主如何使自己“过得更好”?为何案主的努力有时仍然无效,以致他们需要咨商?
治疗观:咨询师如何协助案主改变?咨商师如何催化案主改变历程?咨商师的角色、功能是什么?即身为咨询师,如何透过咨询催化案主的改变?咨询师是否能提供有效的方法帮助案主改变,而这些方法是案主在咨商室外不会使用的?咨商师催化改变历程的方法是什么?
改变观:个案改变的条件是什么?如何评估个案改变了?个案若未能改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咨询无效的原因是什么?即什么叫改变?如何才能使人愿意改变?想要改变什么?改变如何发生?改变的”指标”是什么?「改变正在发生」的征兆是什么?产生改变的要件、条件?促进改变的技巧与策略?改变的途径?改变的契机、机转?改变的历程?改变的阻力与助力?如何评估改变?如何知道改变是在发生?如何知道已产生改变?如何透过第三者可以知道治疗性的改变已经在发生?这种改变如何影响案主?达到怎样的标准与程度,才称为「改变成功」?改变为何无效?案主若未能改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咨商无效的原因为何?什么因素阻止案主改变?
咨询师的人性观和某一理论学派的人性观是否匹配是最根基。例如咨询师「理论上」相信人是有能力的,但「行为上」却常有「拯救」来访者的行为;咨询师请来访者要练习真实表达情绪,但在咨询中,咨询师却很难对来访者真实表达。咨询师唯有将专业知识与自己这个「人」结合起来,内化所学,才能知行合一,最大程度的发挥咨询的效能。当然,要了解该理论学派的人性观,从创始者的成长经历和生平故事是最直接、最有效地了解该理论学派的对人相信的是什么。所以我未来将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客体关系理论学派、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派、荣格的心理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认知主义学派、个人中心主义学派、存在主义学派、完型治疗学派、家庭治疗学派、后现代主义学派十一大学派,依创始人的生平、六大观剖析理论架构和概念、重要技术等方面来进行讨论,供关心心理咨询的伙伴们参考。
参考文献:吴丽娟(2001),个人咨商理论的建构与有效运用,测验与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