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个人不做家务事,他怎么做天下事?这句话是李玫瑾教授说的,从研究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的教授嘴里说出来,说明这事很重要。
对儿子家务事的锻炼,我做得很失败。小时候,他对家务事也感兴趣。买菜、倒垃圾、扫地、洗碗、切菜、洗衣服、收衣服、叠衣服都体验过,有的甚至还不排斥。
倒是我对他缺乏耐心,看他洗碗洗得慢又不干净,赶紧说我来我来;看他拖地像表演,有的地方拖干净了,有的地方又没拖到,赶紧说我来我来。
就这样,无形中剥夺了儿子学习做家务的权利。儿子现在几乎不做家务,情愿看书也不做家务。
2、
对孩子教育成功的家长,我在简书上就碰到一个---朋友是老酒。他写了一篇文章《务必让孩子做家务》,文中谈到他有意识培养女儿做家务,他老妈却认为没必要让孩子做家务,学习好就可以了,偷偷帮他女儿做家务。
后来他把老妈思想工作做通了,女儿也坚持做家务了。自从家里生了二宝,他女儿会带二宝,带的比他好,这样的家庭其乐融融,让人羡慕。
朋友是老酒对女儿的教育很上心,一直以身作则,是女儿学习的榜样。他女儿很优秀,和他的用心教育分不开。
3、
做家务有什么好学的?又有什么值得学的?这是日本儿童教育和中国的差异之一,日本人认为培养孩子做家务,不仅仅是让他们练习动手能力,培养自主意识,还能够为孩子和家长之间构建起沟通桥梁,让孩子更懂得家长的辛苦,以及培养出劳动的自豪感。
据央视网报道,日本有位妈妈叫千惠,结婚前患乳腺癌,经过治疗病情稳定,但不确定是否复发。
结婚后,冒死生下女儿。女儿四岁,千惠病情严重,她决定教女儿做家务。
就这样,4岁女儿阿花在妈妈逼迫下学做家务、学切菜。千惠认为,哪怕女儿学习不好,但是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也能好好生活下去。
在千惠离世后,阿花便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每天做味噌汤,弹钢琴,之后便去学校学习。放学后,继续做家务做饭。后来,这个家庭的故事被拍成了电影《阿花的味噌汤》,感动了无数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孩子有做家务的潜力,但是孩子的成长力经常被父母们削弱。每一次父母的代劳都会使孩子失去一部分成长力。
我有个朋友,去年过年疫情在家,天天在朋友圈晒读高中儿子下厨做菜的照片,每天菜品不重复,儿子成绩也不错。
如今,许多的孩子学习负担都不轻,可是,还是有那么一些孩子,坚持做一些家务。对家长来说,有一个愿意帮助家长分担家务事的孩子,是家长的小幸福。
我也要有这种意识,在日常的学习之余,有意的带儿子尝试各种生活中的简单劳动,这种历练才能够培养儿子做个自立自强的人,我相信他会终生受益。
齐帆齐28天写作成长营(20)篇104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