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上面两张图片,你有没有看出来这是什么东西呢?相信熟悉的人肯定是了然于胸,不认识的人也不要着急,且听巷姐给你细细介绍。每个人都会有两个或者更多的名字,动植物也不例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种野果就有很多个名字,如:山覆盆、野荔枝、山荔枝、山枇杷果等,不过我们曲靖人都叫它“鸡嗉子”。
鸡嗉子果是一种常绿小乔木,类别为全草类。鸡嗉子果花期5-6月,果期9-10月。分布于广西、云南、贵州、四川、西藏、湖南、湖北、浙江。清热解毒,利胆行水,消积杀虫。用于食积气胀,小儿疳积,肝炎,蛔虫病;外用治烧烫伤,外伤出血。
它虽然看起来很像荔枝,不过我更喜欢叫鸡嗉子,这样更接地气,让我想起小时候摘鸡嗉子的点点滴滴。
小时候总是闲不住,像一只好奇的小猫,人家总说好奇害死猫,我不信,总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后这样检验下来就是每次都受伤。
还记得刚读小学五年级时,到了鸡嗉子成熟的时候,父母都会到山上去摘些回来给我们吃或者拿到集市上去卖。我跟父母说到了周末我也想跟你们去山上,父母不同意,说是山路难走而且还远,要想这样走一天下来脚会很痛的,而且早上去的话有露水这样容易摔跤,还容易感冒。
可是当我决定去的时候,父母说的什么话在我这里都是浮云,都是耳边风。
一天刚好周末,我跟隔壁的小伙伴商量好了,父母不给去我们就悄悄跟着去,就当是去锻炼身体了。果然,我们的请求没有得到父母的允许,这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早已想好了对策,于是父母出门的时候我们就悄悄跟着。
我们是真的不知道天高地厚呀,才走了没多远就走不动了,可是我们又不想放弃,只能接着走,走累了就歇歇,等我们赶到父母那里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休息了一会儿我们就去摘鸡嗉子,可我们不敢爬上去就只在低矮的树上摘,下面的又小又不好看,看着父母摘的就只能眼红了。
我们又累又饿,父母看见狼狈不堪的我们就在那笑,说:你们是真不知道小锅是铁做的,还不服气,以为我们会骗你们一样,现在相信了吧。
回到家我已经全身湿透了,累瘫了,洗了个澡就睡觉了,谁知半夜全身发烫,一直在流汗,我知道我感冒了,想想父母说的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当时就应该听妈妈的话,真的是后悔莫及。
不过也好歹去体验了一下摘鸡嗉子的过程和感受,而这也成为我童年记忆中难忘的一次经历。
现在想想小时候的自己还是挺搞笑的,用如今的话来说就是把当年的不开心拿出来给你们开心开心。
小时候会为了几角钱的鸡嗉子不辞辛苦地跑到山上去摘,而现在长大了,就再也没有当年的兴奋劲儿,别说摘去卖了,就是自己想吃也懒得去摘,城里的小孩子更是很多都不知道这种山野美味。
今天无意间在大街上看到有卖鸡嗉子的,走近一问才知道已经是8块钱一公斤了,我买了一些回来尝鲜,却再也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