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些漫画,多数人知道是丰子恺的大作。很多人说,丰子恺的漫画,总有一幅有你的故事。他的画谈不上精致,却总能勾勒出人间的情味。一个“羡他村落无盐女,不宠无惊过一生”的大师,在乱世中勾勒着人间普通而美好的生活。当然,他不仅有画作,也有文章,朴实的文字,却既真率自然,又妙趣横生。
《万般滋味,都是生活》,一个很文艺的名字,一个畅销榜单上位列前十的书籍,不免会让人产生心灵鸡汤的感觉,假若不是有丰子恺散文漫画选集这个副标题,必定将做实鸡汤文之名。就是这么一本颇具文艺气息的作品,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丰子恺。
丰子恺说他的心为四事所占据: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我以为儿童的生活是他最向往的。关于儿童他总是不吝赞美:“他能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物本身的真相。”丰子恺《从孩子得到的启示》一文中记述了一个很好玩的故事,他问他的孩子最喜欢什么事,答曰逃难。他再问逃难是何,答曰和爸爸、妈妈、宝姐姐、软软……娘姨,大家坐汽车,去看大轮船。一样的活动,不一样的感受,孩童的天真在丰子恺眼中成了难以学到的事物真相。
对于儿童的向往,他总是直抒胸臆。《给我的孩子们》一文中开篇就写“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小小的失意,像花生翻落地了,自己嚼了舌头了,小猫不肯吃糕了,你都要哭的嘴唇翻白,昏去一两分钟。”这样的行为在丰子恺眼中是完全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沉默、含蓄、深刻等美德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他也假借孩子之名来描写童真的向往。《华瞻的日记》中他这样写到“啊!我很少知己者,我很寂寞!母亲常常说我’会哭’,我哪得不哭呢?”
“我的孩子们!憧憬于你们的生活的我,痴心要为你们永远挽留这黄金时代在这册子里。然这真不过像’蜘蛛网落花’略微保留一点春的痕迹而已。且到你们懂得我这片心情的时候,你们早已不是这样的人,我的画在世间已无可印证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正是由于对儿童生活的向往,他才会描绘出这么多充满童趣的画作,来记录这“黄金时代”。
读完整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并不是别人所说的在他的画作中读出岁月静好、不宠不惊,而是让我想到了朴树。之前,朴树在演唱《送别》的时候忍不住哽咽的说出“谁不是一边不想活了,一边努力活着”,那画面让人为之动容,也戳中很多人的痛点,慨叹人生不易。朴树在唱这首歌之前就说过:有时候觉得生活就像炼狱一样,特别难熬,但是在音乐里面,即使是唱最悲伤的歌,也是一种享受。
我猜想丰子恺更可能是这种心境,之所以向往童真是因为现实太悲惨,生逢乱世,目睹天灾人祸的他多么渴望能像孩童那样对待这一切,从而让自己感受到的不再是痛苦,而是快乐。既然生活已成炼狱,那么就在画作中享受美好的生活。读他的文章,无论是写儿童还是写哲思,都能感受到一种痛苦、悲观的心境。
万般滋味,都是生活,况且生活中苦味犹多,可正是这种苦涩的生活里才能找到一丝让我们不愿放弃的美好,激励着我们活着,好好活着。就像许三多说的:活着就要做有意义的事,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