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能接受批评,一说就哭闹,你知道为什么嘛?
我们讲,孩子身上所有的行为都和家长相关,那么首先我们就来看看这些批评不得的孩子在家里是怎样被对待的。
孩子不能接受批评,一般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平时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过严、过苛,孩子怎么表现家长都不满意,批评过多、过频,使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因此,引起了孩子的反感。反感了,自然就会抗拒批评。 (爸爸批评很多)
二是对孩子表扬得过多、过滥,不管孩子做得如何,家长总是把“你真好”、“你真行”、“你真棒”挂在嘴边上,进行无原则的廉价的所谓“赏识”。那不是教育,而是在“哄孩子”。(但是我一般都表扬行为,不会随意空洞型表扬)
何谓“哄”?就是用言语或行动逗孩子高兴。为此,孩子怎么做都说孩子爱听的话,这就难免有虚假不真实的言语或做法。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产生了一个错觉:自己什么都好、都行、都棒,渐渐地就完全丧失了自我评价能力。
其实很早之前我就讲过关于自我认知,孩子的自信心是建立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的,只有对自我情绪的认知、评价,孩子才会不受外界评价的干扰,才能成为自信的人,那么孩子的自我认知来自哪里?当然是父母对自己的评价,一味地批评和以为的表扬,孩子的自我认知都会出现问题,这样的孩子无法建立真正的自信。
我们怎么做呢?
1. 不要对孩子的个性特质表示不满,对他的人表示不满
比如,“你做事总是这么不小心”,“你这个人没有责任感”,“你太胆小”,“你太自私”。
因为这样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会影响亲子关系,而且,孩子无法从错误中吸取任何教训,只是教会了孩子采取防御的态度,要么努力为自己的错误辩解,要么撒谎、要么责怪他人,要么把注意力都放在怨恨父母上,对改善行为没有任何帮助。
相反,当你批评孩子时,你的注意力应该在事情上,客观、具体地指出一个错误、他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的伤害、或者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你端汤没有用托盘,汤汁撒到地毯上了。”“你刚才出门忘了关门,这样小偷可能会进来。”),客观地说出你具体的观察,(如“你昨天答应今天早上洗碗,但是你没有做。”“你连续玩了一个小时游戏,中间没有休息”)
不要用概括性的语言给予评判(如“你总是。。。”“你从来不。。。”),然后注意力放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去拿一些纸巾,把汤汁擦干净,好吗?”“你现在去把门关上好吗?”“我希望你下一次出门能记得”),而不是追究是谁的责任(如“是谁忘了关门的?”),或者把问题故意夸大(如“你把地毯都毁了!”)。
你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我觉得很担心,很心烦”),你的价值观(“我看重你的健康,我重视守时”),你的需要(“我需要整洁的环境,我需要在我说话的时候得到倾听”),你的观点(“我认为打断别人是不礼貌的行为”)你的期待(“我希望你吃完饭把碗放进水池里”),但是不要指责孩子。
2. 避免过低的评价
好像中国**部分70后和80后都是在这样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
不信大家可以看看周围的人,基本跑不出这三个类型,还有,自己是哪种类型呢?,所以,建议:家里有**宝宝的,批评和打击教育就更要命了,本来**就追求完美;家有狮子、白羊、天蝎宝宝的也注意了,这种打击教育对这三个星座的宝宝来说,基本无用!
3. 指出缺点前,先肯定孩子的优点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是理所应当的,所以无需多说,我们只要指出他的缺点,那他就完美了。
但事与愿违,当你对孩子良好的行为视而不见,而只盯着他的缺点时,不仅缺点改不了,优点也会渐渐消失。
所以,在批评孩子之前,先要肯定孩子,那么他会更容易接受批评。
比如,“我发现你为了在变大树的游戏中获胜,组织小朋友一起配合,想出了很多办法,你真的很有领导才能,好胜本身没有错,但是在任何时候你都不可以攻击别人。
4. 宽容地对待孩子的犯错和失误
帮助孩子知道犯错和失误是学**的一部分,是孩子学**规则和技能的方式,是所有人成长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的。
5. 注重过程,而不只是结果
不要过于在乎孩子的成绩、学会了什么、成功与否,即使孩子没有成功,也要指出他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其它优点。比如,坚持不懈、他的进步、他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和专注等。
6.理解孩子的个性
有的孩子因为个性的关系,对批评会特别敏感。比如谨慎性的孩子,会有挑剔,和完美主义倾向,对自己和他人都很苛刻,具有非常高的个人标准,敏感,要求自己和他人行事正确,喜欢批评别人。这样的性格容易被批评所伤,因为当他自己犯错或者失误的时候,他自己已经非常自责,对自己感到失望和难过,外界的任何批评就变得难以承受了。
转载自:育儿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