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己的拖延症

知识付费的年代,信息就是这么爆炸,一周内看到三位大神谈及“拖延症”。看了这么多,对这个问题做个暂时性的了结吧。

不自怜,不羞愧,不责备,警惕受害者心态。------积极心态培养大法

Scalers:坚持写作1000天实践的经验

内容:好习惯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要说服一个人最好的方法不是给他讲道理,而是告诉他从中可以获得什么”)

好习惯,1、可以更自信。2、可以更稳定,让人觉得你靠谱。3、可以更具可能性。4、提升行动力。

两个误区:1、关于短期养成习惯的学说,问题的核心在与你做了什么事情,而不是时间的长短。习惯是一种结果,而时间只是副产品。2、习惯先养成,而后更需要去维护。

基本原则:(行动系统)

开始做,每天做,持续做。开始每天多做一点,不必特别有仪式感,不要用力过猛,只要每天持续的有进步就好。每天做,持续做。不要因为中断灰心,拥抱失败,关注当下就好。

进阶原则:(学习系统)

提高优先级,给生活做减法。生活总是会被各种事情充满(潘金森定律)。做优先级的调整,把无关项去掉,问生活要时间。

高阶原则:(这个系统通力协作)

先确保每天至少一小时的时间投入,之后慢慢拓展,培养其他习惯。

科学根据:行动系统VS学习系统。行动系统负责每天不断行动。学习系统负责进步。

感觉累了,产生了不想干的情绪,怎么办?

情绪就像小孩子在胡闹,和他讲讲道理,后面她就会明白。如果放纵….

作者遇到困难,他会把自己比作一家公司,公司是不能闹情绪的,如果不行动只能狗带。人如果不进步,未来会失去很多可能性。不能接受十年后平庸的自己(作者这样逼迫自己的)

怎么持续进步?

写复盘,回头看看自己之前的产品,做做分析。

想放弃怎么办?

在放弃之前,冷静下来,和自己谈判,和自己对话,告诉自己在多做一点点。用快乐或痛苦驱动自己。(用内在激励的方法驱动自己)当习惯养成之后,会觉得做事时一直享受,会越做越上瘾。

张潇雨:帕金森定律、直觉型思考与再谈拖延症

内容:帕金森定律:不管一个任务是简单还是复杂,他都会填满,你之前为他分配的所有时间。

切莫,过度拟合。精确写实,反而没粗略写意好。不要想的太多,而不去行动。长考出臭棋。

完成大于完美。

限制时间,给自己定一个deadline。一周一期,持续性的输出,比长久的思考有利。

限制内容长度,由于长度的限制,会自动去排优先级。

使用粗线条的工具。

美的东西都是在各种客观限制下,产生的。

克制这东西,才有生命力。

别多想,先做了再说。

采铜:《精进》

即刻行动,先迈出第一步。

拖延会使生活成本增加,

适当限制:1.限制准备过程。并不是,有了完美无缺的计划,才能成功。

                     2.限制对完美的追求。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将批评当做一种反馈信息,并不断修正。

反思,进步。

Scalers

开始做,每天做,持续做,

学会用减法

复盘分析

张潇雨

先行动

给自己限定时间

自己限定内容长度

采铜

迈出第一步

缩短准备及策划

限制自己对完美的追求

三位大神,对拖延症开出的药方,呈现出了许多相似的地方。

1.先行动,2.对自己适当限制(对时间,对内容,对结果),3.回头反思,复盘。

切记,习惯需要时常维护,来确保持续。定期复盘确保进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