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键词:目标。
因为今年闺女高考,所以一直在关注高考志愿和职业规划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也不是最近才关注的,他一直是我关心的一个问题。结合早上看到的两个视频,我想梳理一下我的想法。一个视频是张雪峰的,是一个学医的本科生问考博的问题;另一个视频是一个填报志愿的老师讲的,报志愿不能听孩子的问题。具体视频内容我不想说,我只想根据这两个视频给我的一些启发,梳理梳理我的思路。
今天的关键词是目标,那么这两个视频我认为说的都是人生目标的问题。职业方向的选择,或是到底读到本硕博什么程度,这不都是人生目标的问题吗?我们做事首先是要有个目标的,有了目标之后你才能确定你该干什么。你所有的行为其实都是在目标这个大的框架下进行的。你选择什么样的专业,是由你将来想要干什么决定的。同样你应该读到本硕博哪个层次也是由你想要干嘛决定的。但我们好像更愿意思考要干嘛,而不去先想想我们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所以才会在做出一个决定后,又后悔的情况。因为你的决定都是局部的,你没有一个更大维度上的框架。
再插一句,我早上突然好想想明白了一点一个问题。我自己到底想要干嘛。人生目标其实是个动态的目标,在没有足够经历的时候,我们都是在寻找。而且有可能你一辈子也找不到自己的目标。浑浑噩噩的过一生也是常态。这就像是真理,我们最多只能是无限的接近真理,却可能永远也得不到真理。我们的人生目标也是一样,他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是根据你的经历在不断的动态调整的。这里面好像只有能有一个大致的方向和原则,你无法确定所有的细节。
我的目标是什么?上学时是机械的学习,从未想过将来到底想要干嘛,只是阶段性的完成外界给我的任务。升学,考学,考试,结束学业。然后就是找个工作,从最开始的只要是个工作就行,到后来的要稳定,再到后来的只要挣钱多就行。到了三十之后好像才有了相对长远一点的目标。比如说买房子,买车子。再到后来才有了一些职业规划的想法。当感觉职业发展遇到瓶颈后,才有了想自己干点什么的想法。再有就是后来自己做事失败,再加上老人生病需要照顾。一下子就把自己完全的限住了,不过正是这次的受限,让我想了很多事情,也想明白了一些道理。
我认为我的一个最大的改变是发生在四十岁。在家读书让我有了些开悟的感觉。不再被眼前的事情遮住视线,朦胧的看到了一些远处的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生活,和自己相对能做好的事情。人生好像就是一个发现自我和什么环境相匹配的过程。在四十岁我发现了自己能干的并喜欢的事情,同时一个关键的点是,外界的相关条件也在这时具备了。我相信这是巧合,也是我的运气。学习让我有了与之相匹配的能力,经济周期给了我正确的入市时点,最关键的是这时候钱也跟着来了。所以我现在才相信了运气,虽然我的努力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没有这些外在的机会,我的努力也全是白搭。
我总说要有人生目标,但我到现在的人生目标也还是不太确定的。我只有一个方向,而且还时常的被各种欲望影响。比如最近又对大房子耿耿于怀了。长期看这又有什么用呢?人卧眠三尺足够了,再大的房子更多的对你只是累赘。需要与你的能力相匹配,在你不具备相应能力前,那对于你只有害处没有好处。任何的执着都是有害的,包括对于我让认为的好事。任何事情的发生应该是顺其自然的,要瓜熟蒂落,不能强求。
这又跟人生目标有毛关系。我对于旁观者今天有了新的理解,这个理解来自哪里?就是开头说的那个张雪峰的那个视频。我以前说不做工具人。不管你学历多高,最后还不是在局部深入,你学习的越深入,就越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你是一个专业的博士,那么你还会想着改行,干点别的吗?可能性极小,因为你的转换成本太高。不过这只是我的视角。这就又要回到你的人生目标了。如果像我一样想要做一个旁观者,那么就没有必要对某个专业进行深入的学习。但是如果你想或是对某个专业感兴趣,想通过他来博取名利,或是完全的喜欢,那就需要深入的学习一个专业。这个还是要根据你的目标决定。
还是说,你需要先有目标再去决定你需要做什么。我的选择只是我的一种价值排序,每个人有着不同的价值排序,所以世界才会丰富多彩。我的选择来自我的经历,我现在不再有原来那种瞧不起工具人的想法了。众生平等,你对于他人的不屑,只证明你的无知。我们都是一样的,只是每个人的经历不同,造成了大家的选择不同而已,这里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我们相对于这个世界就是刍狗一样的存在,所有人都一样,没有区别。所以呢,你只需要享受你的选择就行了。想追求什么就追求什么。最终我们只是一种趋势,或是一道痕迹,而且是稍纵即逝的痕迹。你所有的行为,感受只是影响的你自己,遵循自己的想法,不留下遗憾。
人生重要的应该是体验,名利什么的也只是一种体验,且不是全部。不以任何结果性的事物为目标,我们的目标应该是过程性的。这就又回到职业方向选择的问题了。如果孩子不能为自己的人生做主,那谁又能为自己的人生做主呢?父母已经为自己的人生进行过选择了,那你为啥要剥夺孩子的选择权利呢?你认为正确的事情,就一定是正确的吗?再说就算孩子的选择现在看不是你认为的最好的,那就能证明那是错的吗?你能预见未来到底是什么样的吗?孩子的希望正是来自未来的不确定。
所以我的观点还是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不管孩子的选择现在看来多么的不实际。因为你也不知道将来到底会怎样,对于不确定那我们不如就也拿不确定来对付他。反正孩子还有很多机会,如果现在就把孩子限制住了,也就剥夺了他的各种可能。再有就是人生是孩子的,你就要让他自己来做主,这是对于一个平等生命的尊重。就算是选的不是太理想,不也还是得到经验了吗?孩子的人生体验也增加了。成长,经历不只是正确,还要包括一定的错误与挫折。孩子不是你的附属品,他是独立的个体。只要是在没有原则性错误的情况下,不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的情况下,你就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再说了,我们很多家长连自己的一生都没有过明白呢?干预孩子多少也是在弥补自己的遗憾,或是想通过孩子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对于孩子的爱应该是帮助孩子证明孩子是正确的,而不是通过孩子证明我们自己是正确的。真正的爱是付出,是你的付出,而不是让孩子为了实现你的目标而付出他对于人生的选择权。
今天写的有点过瘾,不过逻辑还是有点乱,也没有完全的写出我想写的东西。我的人生目标还没有梳理清楚,今天就到这吧,下午想想,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