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的适应调整,孩子们基本熟悉了现在的节奏,会有孩子询问确认“老师,咱们收了玩具吃点心就出去玩了吧?”,大块的时间安排,孩子们更容易记住下一步会做什么,固定的生活节奏带给孩子安定感。孩子们在适应节奏的同时,也在适应着新的秩序。
吃饭。从最开始的时候什么菜都接收到碗里然后剩下倒掉,到现在表达“老师,请帮我加*”,桌面保持干净,碗里都吃完再加餐,孩子们做得很好,基本杜绝了倒饭浪费。餐后孩子们洗碗,可以井然有序地排队一个个洗过去,在清洁程度上还需要老师提醒,但是孩子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碗自己照顾的意识。
午睡。午饭后很自然地去搬椅子放外衣裤,准备午睡。部分孩子睡觉会需要陪伴,有的孩子可以安稳地躺着自然入睡。在穿脱衣服时可以看到孩子们自理能力的差异,动手能力较好的孩子可以很快地准备好,有时还会帮助别的小伙伴拽一下袖子或裤脚,有的孩子会停留在他的意识里说话或玩耍。我们鼓励孩子们自己动手照顾自己及伙伴,将注意力放在当下。
过度转换环节。过度环节是最容易混乱的时候,我们走过了一到转换时间孩子就四散的状况,孩子在兴奋状态时听不到老师的引领,随着流程节奏的适应,孩子们基本可以随在节奏内,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需要在什么位置,可以看到节奏在慢慢进入到孩子们身体里,成为很自然的行为。
主题课。主题课的部分孩子们都会参与,但是在专注时间及兴趣程度上可以看到明显的差异。汤奶奶进班指导时提出,其实这些所谓“主课”都是孩子玩耍的一部分,把它提出成为课程就给了孩子压力,已经不是孩子很享受的状态了,效果可想而知。在之前的课程中也确实看到有时孩子的敷衍行为。之后的活动安排我们会做部分调整,将主课活动安排在自由玩耍时,以邀请为主,让孩子看到并参与到老师的准备工作,看到老师享受当下的状态,孩子会自然地模仿。
正如老师们的颂词所说:
“所有的教育其实是自我教育,孩子在环境中教育他自己,身为老师的我们只是环境中的一部分,我们必须尽可能让自己成为最好的环境。因此孩子可以教育他自己,协调他自己的命运。
以崇敬的心接纳孩子, 以爱教育他们,释放他们的真自由。”
这是我们的教育宗旨。